首页 > 军事 > 烽火东北1931 > 第21章 冰崖秘窟

第21章 冰崖秘窟

长白山的暴风雪在腊月里攒足了狠劲,铅灰色的云团压得极低,将连绵的山峦捂成一片混沌。周卫国缩着脖子蹲在背风的岩石后,冻硬的棉帽檐上垂着冰棱,每呼吸一次,睫毛上就凝一层白霜。他盯着远处山脊线上移动的黑点 —— 那是日军巡逻队的探照灯,光柱在雪幕里切割出惨白的扇形,像饿狼的眼睛般逡巡。

“队长,顺子哥回来了!” 二虎突然压低声音,手指向左侧雪坡。只见一个身影猫着腰快速滑下,棉袄上绑着探路用的桦树皮绳,正是顺子。他扑到周卫国面前,哈出的白气在两人之间凝成白雾:“队长,断崖底下有个洞口,被冰帘遮住了!我往石缝里塞了桦树皮做标记。”

周卫国的心猛地一跳。从蛇形谷突围后,队伍减员到不足西十人,伤员占了半数,必须找到一处既能隐蔽又易守难攻的据点。他拍了拍顺子的肩膀,触到对方棉袄下硬邦邦的物体 —— 是块从日军那里缴获的压缩饼干,被体温焐得发软。“老枪!” 他头也不回地低吼,“带两人警戒!山猫,跟我去探路!”

踩着顺子留下的桦树皮标记,周卫国带着山猫摸向断崖。雪深得能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先用刺刀探底。山猫突然停住脚步,指着雪地上模糊的蹄印:“队长,是野猪踩的,刚过去不久。” 蹄印旁还有串更小的脚印,像是某种小型野兽,在雪面上留下蜿蜒的痕迹。

断崖底部垂落着巨大的冰帘,边缘泛着青灰色寒光。周卫国用刺刀敲了敲冰壁,发出空洞的回响。他深吸一口气,伸手拨开冰帘 —— 一股混杂着泥土和腐叶的寒气扑面而来,眼前是个纵深约二十米的凹洞,洞顶垂落的钟乳石在月光下闪着幽光,地面上散落着几块野猪骨头,骨头上的牙印清晰可见。

“看这儿!” 山猫突然蹲下,捡起半块冻硬的玉米饼,饼上印着粗粝的纹路,显然是山民自制的。周卫国接过玉米饼,指尖触到饼里藏着的细麻绳 —— 这是猎人用来挂干粮的。他猛地抬头,看向洞顶的石缝 —— 那里卡着半截磨损的麻绳,绳头烧得焦黑,显然是被人为割断的。

周卫国猫腰走进凹洞深处,发现洞壁上有明显的开凿痕迹。他掏出火石点燃随身携带的松明,火光摇曳中,洞内景象逐渐清晰:洞底铺着干枯的松针,显然有人曾在此落脚;墙角堆着几个破旧的兽皮袋,里面装着冻硬的橡果;岩壁上刻着模糊的符号,像是猎人留下的标记。

“是老猎人的临时住所。” 老周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带着队员们己经赶到,手里举着松明火把。火光映着洞壁上的苔藓,泛出暗绿色的光。老枪弯腰捡起个豁口的陶碗,碗底还残留着冻成冰坨的草根:“看这痕迹,离开没多久。”

周卫国蹲下身,用刺刀拨开松针,露出底下的冻土层。他突然停住动作 —— 冻土上有个规整的长方形凹痕,边缘还留着木板的压痕。“这里曾放过木箱。” 他用刺刀戳了戳凹痕深处,带出一小撮黑色粉末,“是火药。”

山猫凑过来闻了闻,突然低声说:“队长,这味儿像咱上次在鹰嘴崖找到的土炸药。” 周卫国的心一沉,想起鹰嘴崖战斗中,当地猎人曾用自制炸药协助他们阻击日军。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洞壁上的符号,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抗联早期的秘密联络点。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队伍开始改造据点。周卫国将凹洞深处设为伤员区,用兽皮和松针铺出柔软的铺位;洞口处用冰块和岩石堆砌掩体,留出狭窄的射击孔;侧洞则作为储藏室,存放缴获的粮食和武器。

老枪带着队员们打磨石块,在洞口外设置三层障碍:最外层是削尖的木桩,中间层拉着用藤条编织的网,最里层则挖了半人深的雪坑,坑底铺着从日军那里缴获的罐头盒,稍有动静便会发出声响。山猫则带着徒弟们在周围树林里布置标记,用不同形状的树杈和石头组合,传递安全或危险的信号。

顺子的伤腿在温暖的洞内逐渐好转,他主动承担起警戒任务,每天爬上断崖顶部观察日军动向。周卫国则带着老陈整理缴获的物资,将冻硬的玉米饼和橡果分类存放,把破旧的兽皮缝补成手套和护耳。

深夜,周卫国独自坐在洞口的岩石上,望着远处日军据点的探照灯。老枪悄悄递过一碗热汤 —— 是用雪水和橡果熬的,里面还加了点缴获的盐。“队长,喝口热的暖暖身子。” 周卫国接过碗,热气熏得眼眶发酸。他想起赵尚志说过的话:“在长白山生存,得学会跟大山做朋友。”

突然,远处传来三声规律的鸟叫,是顺子在断崖顶部发出的信号。周卫国猛地站起身,将碗放在岩石上:“老枪,通知所有人!准备转移,日军巡逻队过来了!”

洞外,暴风雪依旧肆虐,但洞内的队员们己经迅速收拾好行装,眼神里没有丝毫慌乱。在这片隐秘的冰崖凹洞里,一支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队伍,正在学习如何在绝境中扎根,等待着给敌人致命一击的时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