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 > 百年疑案 > 第50章 望亲楼

第50章 望亲楼

陆尘环视了一下周围,对李继耀说,李村长你可能要失望了。以陆尘的眼光看,如果王将军的墓确实存在的话,也绝对不会在这个台子上,这里没有风脉。

李继耀惊讶地瞪着陆尘说,大师,你确定?这可是我们村传了几千年的历史了。据我爷爷说,他小的时候可是亲眼见到这台上的十七座高大的墓堆,听说比三层楼都高。

陆尘笑了笑说,按这里的风水看,如果是墓,至少应该是个侯墓,将军的级别不够。让他们翻吧,没有结果,相信我。

陆尘一行人原路返回。在经过一个一人多高的土台子的时候,陆尘停住了脚步,走上前细细地看了看仍然还残留的长条砖,又抓起一把土闻了闻。

看陆尘奇怪的动作,李继耀笑了起来,我说大师,这土你能闻出什么典故来啊。

郭半仙则认真地说,村长,你别说就这个土台,还真应该有什么典故哩。

那是自然。李继耀说,这个土台子,原本是我们村老赵家的先人修建的一座望亲楼。下面是用土夯的土台子,外边用砖表了一层,在台子上修建了一座小阁楼。破西旧的时候才被拆了的。

望亲楼?

是的。据赵家的家谱记载,赵氏第十七代孙是道光年恩科举人,是在延安府做知府的,也算是个大官。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的胆子又非常小,特别害怕打雷闪电,所以不管到哪里做官他都要把自己的母亲带上。那一年母亲去世,他害怕老人家孤独,在三年丁忧之后,就又修了这座望亲楼,并叮咛家人,只要是老天闪电打雷,就赶快赶到望亲楼上,对着母亲的坟墓安抚老人让老人不怕。

其孝心苍天可鉴啊。李继耀感慨地说。

确实是个美丽的故事。陆尘喃喃地说。

不是故事,是真事。赵举人以后辞官回乡后,在村里仍然做过很多的善事呢。

李村长,你知道坟和墓有什么区别吗?陆尘突然问道。

不但是李继耀,就是郭半仙也感兴趣地凑了过来。

李继耀问陆尘,这也有区别?

当然。陆尘用手捻着望亲楼上的夯土,继续说:要不怎么会有清明上坟,而不是上墓,盗墓而又不说盗坟之说呢。它们都是死后埋葬的地方,但不同阶层的人其称谓是不同的。记住,这不是以地域不同区别,而是以人的身份不同有差别的。

首先说坟。陆尘看了看李继耀说,从这个字中可以看出它是土字旁,也就是说和土是离分不开的,正所谓土之高者谓之坟,意思是高出土地面的土堆,后来呢,大家就习惯性地把埋葬死人的地方叫坟了。坟一般用于没有功名的平民老百姓,他们死后并没有过多的财产,只是随便的用草席将死人一卷,埋在地上堆一个土堆。这种情况一般都在荒山野岭之中,除了坟墓的亲人以外,很少有人去纪念死者,于是人们也称之为野岭孤坟。

噢,我有些清楚了。也就是说一般的平民百姓死后才叫坟。李继耀似有所悟地说。

也可以这么说。陆尘有些伤感地说,坟是中国丧葬文化中最后的体面了,是让那些逝去之人能入土为安,即便身边没有任何的陪葬品,最起码能以这样的方式回归自然。但是要知道,逝者死后被埋入坟中,也注定了生前一定是身份地位低下,如奴隶,农民等下层人民。

再说墓,虽然我们经常将坟墓一词连为一起,但其实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把墓字拆开。上边是莫下边是土,意思是指夕阳西下黄昏时刻。这个字总体的意思是黄昏时下葬。而且墓葬是不会将土高高的堆起来的,因此有这样的说法,为墓而不坟。

所以坟墓就很好区别了,一个是高于地面的土包,另一个是平整的,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坟是土包代表着死者的冤屈,而墓则认为死者自然死亡。所以,墓的选择是要重视风水的,且埋进墓中的死者是要配备棺材。

三个人边走边听陆尘说。陆尘随手拾起一块土块,朝远处一扔,继续说:

家境富裕的会选择高档的木材作为棺材,选择好的风水宝地,和吉祥的时辰,来进行埋葬仪式。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认为,先人的风水好坏会影响后人的幸福。为此不敢怠慢。

看着郭半仙跟李村长听得很认真,陆尘笑笑继续说:

这也表现了人们的孝道之念之观。一般情况下,墓在建造完成之后会立一个墓碑,这样方便后人来进行祭拜。但是从外观上来看,并没有隆起的土包,而是和周围自然完美的融为一体。

我知道了。李村长突然省悟了一般说,公墓就是这个意思对吗?

陆尘笑着说,算是。对于身份地位显赫的人,在墓碑上还会刻下一些墓志铭,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生平经历。

由此可以看出墓和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但是渐渐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荒山孤坟越来越少,墓逐渐的普及了,现在坟墓就基本上属于同一指代了。

李村长感慨地说: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里头啊。

这个郭大师也应该知道的啊。所谓风水对墓不对坟就是这个道理。

惭愧啊。郭半仙尴尬地点着头说。

我说这些,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你们小李村的将军墓应该是一个疑冢,也就是一个假坟。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