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砚川的提议得到了王科长和孙大姐的认同。为了彻底弄清真相(也是给林晚星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决定立即去车间进行现场验证!
一行人来到精密加工车间。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了,车间里己经围了不少工人和技术员,都想看看这个“一战成名”又陷入“窃密”风波的陆太太,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蜂鸟转子”的毛坯件和加工设备就在现场。负责该部件的刘工(上次嘲讽林晚星不懂俄文的那位)也在,脸色很不好看。
陆砚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然后看向林晚星,语气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林晚星同志,你提出原工艺有隐患,并给出了改进方案。现在,由你口述,刘工操作,按照你提出的‘局部感应加热淬火 + 阶梯式降温回火’工艺,现场加工一个叶片根部样品。完成后,与按原工艺加工的样品一起,进行金相分析和疲劳强度测试对比。结果说话。”
现场验证!当众复刻!还要对比测试!
这压力太大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晚星身上,有怀疑,有好奇,有幸灾乐祸(李梅),也有担忧(孙大姐)。
林晚星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但她知道,这是洗刷污名的唯一机会!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忆着脑海中的知识细节。
“好!”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设备前。
她先仔细观察了转子毛坯件和感应加热设备,然后开始清晰地下达指令:
“刘工,请选取3号毛坯件,标记第7号叶片。”
“调整感应线圈形状,精准覆盖叶片根部以下5mm区域,确保加热区域边界清晰…”
“设定高频电源参数:频率XXX kHz,功率YYY kW,加热时间…15秒,目标温度850℃,使用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控…”
“准备低温盐浴槽,温度控制在180±5℃…淬火介质快速搅拌…”
“淬火后立刻转移至回火炉…第一阶段回火温度300℃,保温30分钟…第二阶段升温至450℃,保温60分钟…最后随炉冷却至室温,降温速率控制在每小时50℃以下…”
她的指令清晰、准确、有条不紊!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关键控制点!完全不像一个新手!
刘工一开始还带着不情愿和轻视,但听着听着,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手上的动作也变得认真谨慎。他不得不承认,林晚星这套方案,听起来非常专业和严谨!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刘工严格按照林晚星的指令进行操作。感应加热的火光亮起,精准地包裹着叶片根部;淬火时盐浴的滋滋声;回火炉温控仪的跳动…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众人的心。
与此同时,另一个工人按照原工艺(整体淬火+中温回火)加工了另一个叶片样品。
几个小时后,两件加工好的叶片根部样品被送往厂里的材料实验室,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初步的疲劳强度对比测试(用简易的振动台模拟交变应力)。
等待结果的过程无比煎熬。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机器低沉的轰鸣。
李梅的脸色越来越白,额头上渗出冷汗。
刘工则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孙大姐紧张地搓着手。
陆砚川依旧面无表情,但目光一首落在林晚星身上,带着深沉的探究。
终于,实验室的技术员拿着报告单匆匆跑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震惊和兴奋!
“结果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