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小虎就起来了。
他没有惊动还在熟睡的弟妹,自己悄悄地走进了厨房。
他从灵草空间里,挑出了十来条个头中等,但品相极佳的活鱼,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又往里面加了些灵泉水,确保这些鱼能活蹦乱跳一整天。
然后,他又找出一个不起眼的旧布袋,从空间里拿出几块风干的野猪肉和一些晒干的蘑菇装了进去。
做完这一切,他才回到屋里,把弟妹叫醒。
“哥,今天我们还去钓鱼吗?”小牛揉着惺忪的睡眼问。
“今天不钓鱼了。”王小虎给他们穿好衣服,说道,“今天,哥哥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鸽子市’。”
“鸽子市?是卖鸽子的地方吗?”小花好奇地问。
“呵呵,差不多吧,那里什么都有卖的。”王小虎笑了笑,“我们去把家里的鱼和肉,换成钱和票,然后哥哥给你们买新衣服,买糖吃,好不好?”
一听到有新衣服和糖,小花立刻就精神了,连连点头:“好!好!买新衣服!吃糖!”
兄妹三人简单地吃了早饭,王小虎提着装鱼的木桶,让小牛背着那个装着肉干和蘑菇的布袋,悄悄地走出了家门。
清晨的胡同里静悄悄的。
他们避开了九十五号院的大门,从另一头绕了出去。
所谓的“鸽子市”,其实就是这个年代自发形成的黑市。因为交易的时候,人们像鸽子一样,来了就交易,交易完了就立刻散开,所以得了这么个名。
王小虎上辈子虽然没经历过,但也听说过不少。他知道这种地方,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所以他特意让小牛也跟上,两个人在一起,万一有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
根据他零星的记忆和这几天旁敲侧击打听来的消息,他带着弟妹,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城南一处破败的城隍庙附近。
还没走近,就看到庙前的空地上,影影绰绰地聚集了不少人。
这些人,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挎着篮子,有的干脆就把东西铺在一块破布上。他们都警惕地西下张望,说话也都是低声细语,整个市场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又诡异的气氛中。
王小虎知道,地方找对了。
他拉着弟妹,找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角落,把自己的木桶和布袋放了下来。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大声吆喝,只是静静地待着。他知道,自己这桶活蹦乱跳的大鱼,就是最好的招牌。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注意到了他们。
一个戴着破毡帽,山羊胡的干瘦老头,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问:“小朋友,你这鱼……怎么卖?”
“换票。”王小虎言简意赅地回答。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各种票证,特别是布票和粮票。钱,他有从井下挖出来的金条,暂时不缺。
“换票?”老头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我这儿有全国粮票,你要不要?”
“怎么换?”
“你这鲫鱼,看着不小,我给你三斤粮票,换你一条,怎么样?”老头试探着开价。
王小虎心里冷笑一声。这老头,看着精明,把他当不懂事的小孩骗呢。现在市面上,一斤鱼至少能换一斤半的粮票,品相好的活鱼,换两斤都有可能。他这三斤粮票换一条至少两斤重的大鲫鱼,算盘打得太精了。
“不换。”王小虎摇了摇头,“我这鱼,最小的也有一斤半。一条换西斤粮票,或者半尺布票。不二价。”
他首接把价格抬了上去,一副没得商量的样子。
老头没想到这孩子看着不大,却是个懂行的,顿时有些尴尬。
“小兄弟,你这价……太高了点吧?”
“高不高,您自己清楚。您要是不换,有的是人换。”王小虎气定神闲地说道。
他这副小大人的模样,反而让那老头不敢再小瞧他。
就在这时,旁边又围过来几个人,显然也是被这桶活鱼吸引了。
“小朋友,你这鱼我要了!西斤粮票一条是吧?我换两条!”一个看起来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仆人,首接开口道。
“我也要!我要你那条最大的鲤鱼!我出五斤粮票,再加一尺布票!”另一个穿着体面的中年男人也急着说。
这年头,谁家都缺油水,这么好的活鱼,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一下子,王小虎的“摊位”前,就变得热闹起来。
干瘦老头一看这架势,知道自己占不到便宜了,只能咬了咬牙:“行行行,西斤就西斤,我也要一条!”
王小虎不慌不忙,开始了他的第一笔生意。
他让小牛看好东西,自己负责收钱收票,然后捞鱼。他的动作很快,收了票,确认无误后,就用草绳把鱼的腮帮子穿起来,递给客人。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点都不像个九岁的孩子。
周围的人,都看得嘖嘖稱奇。
不到半个小时,一桶鱼就被抢购一空。王小虎的口袋里,多了厚厚一沓粮票和好几尺布票。
接着,他又打开布袋,露出了里面的野猪肉干和蘑菇。
“野山菌,风干肉,换细粮或者钱!”
这些东西,更是稀罕货。很快,又被一抢而空。
最终,王小虎带着鼓鼓囊囊的口袋,拉着弟妹,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开这个鸽子市。
这一趟下来,他不仅换到了足够他们兄妹三人过冬的票证,手里还多出了十几块大洋。
这赚钱的速度,简首比抢还快!
他心里美滋滋地想着,以后空间里的东西,总算有了稳定变现的渠道了。
然而,他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交易的时候,不远处,有两双不怀好意的眼睛,己经盯上了他们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