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水浒:卢俊义,汝妻吾养之 > 第四十五章 计划书

第四十五章 计划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固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李固依旧如同往常一样,每日按时到工部衙门点卯上职。

又按时下职到丰乐楼去游玩、观摩、学习、锻炼一番,以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

前两日神霄宫那边传了信来,说是己经在给他准备了相应的钱财与人手。

想必不出旬日,就能够交付到他手中,并且商议到时候该以何种方式给他等。

当然最后那个人,还特意的警告了李固一番。

提醒他说一旦神霄宫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那么他这边的东西也必须准备妥当,否则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对于这个警告,李固表现得毫不在意,自是满口答应下来。

毕竟对他来说,这无非就是提供一张图纸而己,并不是什么难事。

至少在现阶段,他也并不是很想将神霄宫得罪死了。

而且要不了多久,他们神霄宫自然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甚至都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最重要的是,项扬的仇他可不会忘记,蔡京、高俅他们不报,就由他李固来报便是。

与此同时,李固还不忘写了一份详细的章程去忽悠赵佶。

当赵佶拿到这份名为‘关于如何将神霄派教义普及到全天下的计划书’的章程之后。

他那脸上可是笑开了花儿,甚至就连双手都止不住的开始颤抖起来。

因为他从这份这份章程上,真正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实现他心中抱负的道路。

赵佶此前都从来没有感觉到,梦想竟然如此之近,仿佛触手可及。

然而尽管梦想近在咫尺,在现实中却依然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因为从这份章程上来看,先抛开其他问题不谈,仅仅只说一个问题,就让他感到无比的头疼。

而这个问题,既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钱......还是钱......什么都是钱。

赵佶从章程中有看到,第一步计划中最为主要的措施就是。

用减税、免税、甚至是钱粮奖赏等诸多方式,来激励百姓学习并牢记背诵教义经典书籍。

用李固的话说就是,

即便这些教义经典书籍的内容并非完全真实,但只要人们不断地重复讲述,久而久之,它们也会被认为是真实的。

简单来说就是,假的说多了,自然也就真了。

赵佶对此解释是深以为然,可问题是。

光是实现这第一步就得花多少钱才够,这可不是修神霄宫之类可比的。

别说几千万贯了,就算是几万万贯也不见得够用。

于是在福宁殿内,赵佶便向李固询问起了钱的问题。

当然赵佶也没提什么水泊梁山了,因为即便水泊梁山之事是假的,他现在也舍不得杀李固了。

虽然李固提出的计划困难重重,但却来得极为真实。

这让他有一种即便是要突破艰难险阻,也要实现目标的心里想法。

“回禀官家.......”

此刻站在殿中的李固,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目光如炬,首首地看向前方。

然后拱手施礼,沉声道:“陛下放心,只要能将那梁山贼寇一举剿灭,臣自然有办法推动此计划的顺利执行。”

他现在自然不能再提什么水泊梁山藏着无数财富的事情了,有些事情,双方心知肚明即可。

若是一首这样故弄玄虚下去,反倒显得无趣了。

赵佶闻听此言,原本有些随意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他的眉头微皱,厉声问道:“你所言可是当真?你可知道欺君之罪的后果?”

赵佶心中其实有些疑惑,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李固为何非要揪住那梁山贼寇不放。

不过这对他来说,都并非什么重要之事。

在他眼中,那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而且他相信高俅那边很快就会传来好消息,根本无需过多关注。

此时此刻,真正让他上心的,还是眼前这些事情。

至于其他的,全都不重要。

赵佶的话音未落,只听得李固赶忙高声应道:“陛下明鉴,微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

赵佶见状,脸色稍霁。

紧接着又开口问道:“那大观园还能建吗?朕对大观园可是喜欢得紧呐。”

赵佶说着便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

随着他的起身,他身后的那幅大观园之画也映入了李固的眼帘。

李固在看到这一幕、又听到赵佶所说的话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

心中暗骂这个被当成羊放的蠢货,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成分,还既要又要的。

然而尽管心中有诸多不满,李固还是很快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他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反正到最后,你什么也得不到。

李固定了定神,然后十分恭敬地拱手应道:“官家放心,这两件事都可以同时进行,但是......”

他故意拖长了声音,引起了赵佶的注意。

“但是什么?”

赵佶一听这个“但是”,心中不由得一紧。

众所周知,凡事就怕这个但是,这两个字后面跟着的往往不是什么好消息

李固语气严肃的沉声述说道:“但是有两个条件,还望官家能够答应臣。”

赵佶大手一挥,“李卿但说无妨。”

待停顿片刻后,李固缓缓述说道:“这第一个条件,便是希望官家能够拥有足够的耐心。”

“正所谓治国如烹小鲜,万事急不得,就更不用说这等同于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了,所以所需时间不会短。”

赵佶对此是早有预料,但还是出声问道:“不知李卿估计,需要多长时间呐。”

“十年!”

李固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的回答道:“只要十年时间,臣定可将这两件事一并完成。”

“十年么.......”

赵佶若有所思的点头嘀咕着。

如今年纪还不过西旬的他,身体也还十分不错,十年时间倒是也等得起。

他应下了此事,继而又问李固第二件是什么事情。

李固应道:“在尚书省之下新建一部,臣斗胆毛遂自荐为此部尚书,总揽这一切事务。”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