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祥瑞

“官家,臣有一件天大的喜事要禀报官家!”

福宁殿内,赵佶正坐在桌前,全神贯注地练习书法。

突然,他听到了蔡京的声音。

只见蔡京大步走进殿内,拱手向赵佶禀报。

“哦?”

赵佶略微好奇地抬起头,目光落在蔡京身上,微笑着问道:“不知蔡卿有何喜事要禀报于朕呢?”

蔡京一脸谄媚地回答道:“回禀官家,臣刚刚接到大名府知府的奏报,说北京城外出现了祥瑞!”

“祥瑞?”

赵佶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迅速放下手中的毛笔,站起身来。

急切地追问:“到底是什么祥瑞?快说与朕听听!”

蔡京赶忙应道:“回禀官家,据大名府知府所言,这祥瑞乃是一幅来自上天赐予我大宋朝的画。”

“画?”

赵佶闻言,不禁有些发愣。

他原以为所谓的祥瑞会是鼎、石头之类的东西,没想到竟然是一幅画。

难道一幅画,也能成为祥瑞?

蔡京见赵佶面露疑惑,连忙解释道:“启禀官家,这可不是一般的画,听说这是一幅极为宏伟的园林之画,名曰大观园!”

“园林之画?”

赵佶一听到“园林”二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的兴趣愈发浓厚了。

继而招手道:“快.......快呈上来与朕一观。”

“官家无忧,臣己经让白时中前往迎回此祥润!”

蔡京并没有顺着赵佶的话说下去,而是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他郑重地说道:“可是官家,这既是为祥瑞,自然应当以盛大的礼仪来迎接,并以公文的形式昭告天下,让全天下百姓都共享这祥瑞。”

赵佶听完蔡京的话,缓缓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半闭着眼睛,目光却紧紧地落在站在大殿中央、保持着施礼姿势的蔡京身上。

赵佶是个聪明的人,就在这一刹那,他心中己然明了。

这个所谓的祥瑞,说不定就是蔡京一手策划出来的,所以他才会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禀报。

不过,这对赵佶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相不相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朝廷的大臣们相信,更重要的是天下的百姓们相信。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个祥瑞的真实性就无关紧要了。

赵佶凝视着蔡京,沉默片刻后。

突然沉声问道:“蔡卿,此祥瑞果真如此神奇吗?”

蔡京心里很清楚,赵佶真正想问的是。

这个祥瑞是否真的能够撑起如此盛大的场面。

毕竟如果到时候祥瑞的表现不尽如人意,那可就要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了。

然而当蔡京想到那幅美轮美奂的画卷时,他的心中没有丝毫犹豫。

立即高声应道:“回禀官家,当真如此神奇!”

“好!”

赵佶见蔡京有如此信心,便令道:“那么此事便交由蔡卿你全权安排了。”

“多谢官家,臣告退.......”

待蔡京转身离开大殿之后,赵佶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

然后缓缓地拿起了放在案几上的毛笔,熟练地蘸上了墨水,继续开始练字。

赵佶的动作优雅而从容,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全神贯注地书写着,每一笔都显得那么流畅自然。

似乎在他的笔下,文字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

站在一旁伺候的梁师成,静静看着官家的的一举一动。

梁师成是内侍省押班,深得赵佶的信任。

平日里,当赵佶忙于其他事务时,许多政务都会交给他处理。

因此梁师成在朝廷中的地位颇高,甚至被许多人称为“隐相”。

赵佶在练字的同时,突然开口问道:“守道,你怎么看?”

梁师成听到赵佶的问话,连忙躬身施礼。

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官家,依微臣之见,此事必定是蔡京他自己安排的一出戏而己。”

赵佶微微点头,示意梁师成继续说下去。

梁师成稍稍思索了一下,接着说道:“臣以为,或许是蔡京从某人那儿,意外得到了一幅上等画像,故而才弄此玄机来了这么一处。”

赵佶的笔锋在空中稍作停顿,然后又继续书写起来。

他的语气依旧淡然,仿佛对这件事情并不十分在意。

只是随口一问:“那蔡京他意欲何为呢?”

梁师成闻言,心中自然明白赵佶的意思。

然而他的眼神却有些慌乱,一时间竟然不敢贸然回答。

“嗯?”

赵佶见梁师成许久没有答话,心中有些不悦。

他停下手中的笔,眉头微皱,加重语气道:“是不知道,还是不敢说?”

梁师成心中一紧,连忙跪下。

膝盖重重地磕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响。

“臣不敢........”

他低着脑袋连声应道:“应该是因为林灵素和神霄宫的缘故。”

赵佶的笔随即又再次动了起来,他一边写着,一边平声说道:“继续说下去。”

梁师成见状,赶忙继续说道:“是,官家。因为近年以来大肆宣讲神霄派教义,又在各地修建了大量的神霄宫,所耗钱财颇多。”

“蔡京他在此事上嗅到了危机,他担心若是之后拿不出钱来的话,会相位不保。”

说到这里,梁师成稍稍抬起头。

看了一眼赵佶,见他并没有打断自己。

便又接着说道:“故而臣猜测,蔡京接下来就会以此祥瑞之事,来劝说官家不得再信任那神霄派了。”

待梁师成话音落下,大殿内便瞬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一时间,整个大殿里鸦雀无声。

只有赵佶在纸张上写写画画的沙沙声,显得格外清晰。

没过多久,赵佶就完成了他的书法创作,然后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毛笔。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发出一声叹息,“蔡京这个人啊,终究还是有些小家子气,他哪里能理解朕的宏伟志向呢?”

赵佶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宣纸上,上面的字迹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他不禁想起自己为了推广神霄派教义所付出的努力,心中涌起一股无奈和遗憾。

“如果有一天,我大宋的子民都能对神霄派的教义深信不疑,那么这天下还会有这么多的叛乱吗?”

“天下又何愁不太平?他赵宋江山又何愁不能千秋万代?”

赵佶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惋惜,“朕为了这个目标,可谓是煞费苦心,可蔡京他却还是无法明白啊.......”

站在一旁的梁师成一首跪着,他紧闭双唇,一句话也不说。

作为一个从最底层爬上来的人,他对这些所谓的教义和祥瑞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不屑一顾。

然而,他深知自己的地位和身份,绝对不能在官家面前表达出这样的想法。

梁师成心里很清楚,官家需要什么,他就应该去做什么。

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

所以他选择保持沉默,静静地聆听赵佶的感慨。

“罢了......”

赵佶继而又摇头嘟囔起来,“既然蔡京想要搞一出祥瑞,那就让他去弄吧。”

“看看这祥瑞到底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真有什么说法的话,就让他试试也无妨。”

赵佶当然也理解蔡京的难处,毕竟这些年来,确实是花了太多钱财了。

不过他始终坚信,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一首以来都如此容忍蔡京的那些所作所为,甚至还同意了蔡京的太师之职。

在此之前,大宋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官职了。

这一次,就让这蔡京在闹腾闹腾吧。

若是既闹腾不出来事情,又找不出钱来,就休怪朕情面了。

赵佶缓缓地从座位上站起,同时口中随意地吐出一句,“起来吧。”

梁师成听到这句话,如蒙大赦般迅速起身,不敢有丝毫的迟疑。

他恭敬地垂首,连声应道:“多谢官家。”

赵佶的目光随意地扫过桌案上的,那一摞摞堆积如山的奏章,这些奏章代表着国家的政务。

然而他的兴趣并不在此,只是匆匆一瞥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刚刚完成的那幅字上。

他轻轻地拿起那幅字,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将它递给了梁师成。

并对其吩咐道:“这些事情就交给你了,朕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

说完,赵佶转身离去,留下梁师成独自一人坐在桌案前。

只留下梁师成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处理着这些,原本应该由皇帝亲自处理的奏章。

不过,梁师成心中也明白。

官家口中所谓的要事,其实大多是与官家的那些雅致兴趣相关的事情。

比如绘画、书法、诗词、美酒、歌姬等等......只是不知道官家今日又玩什么去了。

但对于这些,梁师成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皇帝嘛,就是该如此这般的享受。

再则说了,若不是如此的话。

他梁师成又焉能有今日这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呢。

什么蔡京?

什么童贯?

在他眼中,都不过尔尔而己。

至于刚才皇帝送给他的那幅字,梁师成己经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

他心里暗自感叹,官家的字确实写得非常好,无论是笔法还是意境,都堪称一流。

这样的字,随便拿出去一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