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但他也聪明,随手扯了几把芦苇,把篓子盖严实了,直接就回了家。

李老太正带了赵玉茹拆洗全家的袄裤,见到这些蛋,乐得棉花都扔了。

她一迭声的喊了陶红英出来,清洗装坛子,直接腌了起来。

冬日时候,这可是配粥的好东西!

尤其是鹅蛋,一个蛋就够全家分了。

李老四随后也抱了佳音回来,拎着两桶鱼,走出了得胜归来的步伐。

幸好村里人都在忙秋收,否则见他这般,又要一窝蜂去河边捞鱼了。

李老太抱了孙女,亲了又亲,末了才亲自上手,把鱼也腌了,晾晒起来,方便储存。

当然,鲜鱼要留一条,晚上添上一颗白菜,一块豆腐,就够全家吃个肚子溜圆了。

最后回来的是家喜家安几个,他们只捞到十几条小鲫鱼小泥鳅,有些沮丧。

这边跑去看桶里的大鱼,再回身,小鱼和小泥鳅也没了。

当然,“小偷”就是佳音了。

小院儿鱼池里的鱼不能只出不进啊,否则以后吃光了,就彻底没戏了。

家喜家安几个找了半天,到底也扔到脑后去了。

因为鱼实在太小了,喂鸡都嫌不够吃,他们的心思都放在晚上要炖的大鱼身上…

一家子忙碌,佳音听着热闹,慢慢就睡着了。

这一天,她费尽心思往外拿东西,也是累得很,超出一个小婴儿的负担太多了…

陶红英忙了一会儿,回身见闺女睡着了。

她习惯性的摸摸闺女脑门儿,就皱了眉头,好似微微有些热。

再看闺女的小脸儿也有些惨白,她就越发害怕了。

“娘,福妞儿从河边一回来就睡着了,我看她脸色不太对…”

陶红英把佳音抱到李老太跟前。

李老太立刻接了过去,小声逗弄几句,再捏捏孙女的脸蛋都没反应,她也有些慌了。

“老二,去借驴车,福妞儿好像有些发热,赶紧去县里看大夫!”

李老太直接扯了张小被子把孙女包起来,冲着外面刚回来的李老二就喊了一声。

一听说福妞儿可能病了,李家人都慌了,扔了手里的活计,都要跟着。

最后还是李老二赶着驴车,带着李老太和李老四、陶红英去了县里。

坐太多人驴车不快,其余人只能红着眼眶在门口目送他们。

吴翠花正抱着腌蛋的坛子淌口水,见得这般,就偷偷嘀咕。

“至于吗,一个丫头片子…”

赵玉茹听了,难得瞪了她一眼,抢走了坛子…

驴车颠簸就像摇篮,佳音睡得更沉,一次都没醒来。

这让李老太和李老四两口子更担心了。

到了县里,一家人直奔口碑最好的大药汤,百草堂。

花白胡子的老大夫见病人是个小孩子,也很认真。

结果诊完脉,又查看了一番,他倒是有些哭笑不得。

“这孩子没什么毛病,就是太小了,长身体的时候,多睡一会儿有好处。不过,许是染了风寒,有一点儿低热。”

她又摸摸孩子手心,嘱咐道。

“回去用温水多擦擦身体,别让她哭闹费神,有几日就好了。”

听了这话,李家人悬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谢过老大夫,交了十文诊费,一家人出了药堂。

李老太瞧着天色还早,难得进城一趟,就说道。

“老四,我抱着福妞儿坐这歇会儿。你跟老二、红英去街市上逛逛,家里缺什么就买全了。”

李老四看了一眼驴车上的一小筐苹果和栗子,心头一动。

这是他们急匆匆往外走时,赵玉茹给装的。

怕福妞儿有个万一,送给大夫,人家也能尽尽心。

“娘,您还记得之前镖队那个刘镖头吗?我想去看看他,把这些苹果和栗子给他送去,行吗?”

李老四征求自己老娘的意见。

李老太想到之前路上刘镖头对他们一家的照顾,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