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心境! > 第34章 残阳如血照空城

第34章 残阳如血照空城

暮色将垂未垂时,吴境背着昏睡的苏婉清跨过邻县界碑。官道两旁的柳树虬枝低垂,叶片背面泛着铁锈般的暗红。他摸了摸怀中玉佩——昨夜苏婉清塞来的信物正隐隐发烫,如同揣着半块烧红的炭。

城门洞开,青石板上零落着十几双布鞋。吴境蹲身细看,鞋底沾着同样的朱砂粉末,在夕阳下泛出妖异的磷光。他忽觉后颈微痒,抬头望见城楼飘着丈余长的白幡,幡尾浸在余晖里竟似淌着血。

"糖画咧——"

沙哑的叫卖声惊得吴境按紧腰间金针。循声望去,十字街口的糖画摊蒸腾着热气,竹签上插着栩栩如生的莲花。待走近细瞧,糖浆勾勒的每片花瓣里都嵌着粒芝麻,正拼成密密麻麻的"癸卯"小字。

苏婉清忽然在他背上轻颤,眉心青痕如活蛇扭动。吴境正要探查,怀里的铜镜突然"咔"地裂开细纹。镜面映出身后绸缎庄的门板——那上面用赭石颜料画着九瓣血莲,莲心处赫然是他今晨斩断的傀儡丝纹样。

县衙鸣冤鼓无风自震,鼓面浮起层薄霜。吴境攥着三根金针踏入正堂,见案牍上堆着尺余高的状纸。最上面那张按着鲜红指印,诉状字迹却让他后背发凉:"民女李氏状告苏家婉清,盗我夫君心窍三月有余......"

鼓声骤停。

后堂传来窸窣布料摩擦声,吴境闪身藏进梁柱阴影。两名衙役抬着朱漆木箱经过,箱角滴落的黑水在地砖上蚀出小坑。他嗅到熟悉的腥甜——与那夜苏父口吐的黑血气味相同。

吴境扶着苏婉清跨过县界石碑时,夕阳恰好将最后一丝余晖抹在城门上。青砖缝隙里渗出的暗红苔痕,像干涸的血迹一路蜿蜒至空荡的街巷。所有商铺门板紧闭,每扇门中央都用朱砂绘着血色莲花,花蕊处钉着三寸长的桃木钉。

"这些莲花……"苏婉清指尖刚触到木钉,整条街突然响起此起彼伏的吱呀声。数百扇门板同时向内凹陷,仿佛有无数双眼睛贴在门缝后窥视。吴境迅速将她拽到身后,袖中金针己夹在指间,却发现那些凹陷的门板上渐渐凸出人脸轮廓,每一张都保持着惊惧张嘴的姿势。

县衙方向忽然传来鼓声。

两人循声望去,朱漆剥落的鸣冤鼓正无人自响。鼓槌悬在半空规律摆动,每敲击一次,鼓面便渗出粘稠黑液。吴境盯着鼓槌阴影处——那里分明映出个踮脚击鼓的佝偻身影,可转头看去却只有满地破碎的夕照。

"堂审记录。"苏婉清突然指向衙门口的石碑。阴刻的《临江县志》最新记载墨迹未干:"癸卯年七月十西,全县百姓联名状告妖女苏氏,求诛之。"吴境翻到末页,瞳孔骤缩——所有诉状签字者的指印,竟全是漆黑如炭。

暮色渐沉时,他们躲进染坊晾晒场。

五色布匹在夜风中飘荡如招魂幡,苏婉清倚着染缸喘息,眉心青痕己蔓延至鼻梁。吴境正要查看她手腕尸斑,忽然听见布匹撕裂声。一匹素纱无风自动,缓缓浮现血字:"子时三刻,交人换命。"

染池突然咕嘟冒泡。

吴境将苏婉清护在身后,看着池中浮起密密麻麻的槐木人偶。每具人偶胸前都钉着生辰八字,而最上方那具穿着苏婉清昨日丢弃的绣鞋。人偶群突然集体转头,三百多双空洞眼窝齐刷刷对准晾晒架后的阴影。

阴影里缓缓走出个提灯老妪。

灯笼纸上的血莲花与门板图案如出一辙,映得她褶皱遍布的脸宛如剥皮核桃。"后生仔,"她咧开只剩三颗牙的嘴,"这女娃活不过月圆夜,不如卖给老身炼成长明灯芯?"话音未落,吴境怀中铜镜突然震颤,镜面显出一盏燃着蓝火的灯笼——灯芯正是老妪自己枯萎的脸。

吴境攥紧苏婉清冰凉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她的皮肤。夕阳的余晖将空荡的街巷染成血色,商铺门板上密布的血色莲花仿佛活了过来,花瓣边缘渗出暗红汁液。他蹲身抹了把门缝下的积灰,指尖捻到几粒硬物——竟是未燃尽的朱砂。

"全城至少空了七日。"他盯着屋檐下结网的蜘蛛,蛛丝挂着干瘪的蝇虫,"但案几上茶汤尚温。"

苏婉清忽然捂住额头,青痕在眉心剧烈跳动。她踉跄着扶住县衙石狮,兽首眼眶里啪嗒落下两行血泪。鸣冤鼓无风自响三声,鼓面裂开细纹,渗出腥臭的黑水。

吴境一脚踹开紧闭的朱漆大门。

公堂烛火通明,卷宗散落一地。他拾起最上方那份堂审记录,墨迹新鲜如初:"巳时三刻,王屠户状告邻人偷窥其妻沐浴——证物为绣着苏字的绢帕。"

翻页的沙沙声里,更多"苏婉清"从字缝里渗出来。卖油郎的供词说她赊了半斤灯油,教书先生坚称她是私塾女学生,连死囚的认罪书末尾都按着血指印:"愿以命换苏姑娘平安。"

铜镜突然从包袱里跌落。

镜面映出两人身后密密麻麻的脚印,可回头望去,青石板上只有他们的影子。苏婉清颤抖着指向镜中倒影——每个脚印都绽开一朵血色莲花,正顺着镜缘爬向现实。

"快走!"吴境扯着她撞开后堂小门。

穿过月洞门的刹那,凛冽阴风扑面而来。后院长廊挂满白幡,每幅幡布都绣着苏婉清的画像。画中人眼眸流转,齐声呢喃:"留下来......"

怀中的门环烙印突然发烫。吴境撕开衣襟,发现烙印己变成青铜锁孔形状,而苏婉清脖颈裂纹延伸至锁骨,正渗出缕缕黑雾。

他们冲进库房翻找线索,却撞见整面墙的通缉令。

泛黄的宣纸上,吴境的面容赫然在列。罪状栏血字淋漓:"拐带苏氏女,当诛。"最底下的官印盖着三百年前的日期,印泥还是潮湿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