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对六国的征伐,灭六国一统华夏江山,春秋战国长达五百余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宣告结束。
虽然一统天下,成了万人敬仰的始皇帝,但是此时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的秦始皇并没有多大的成就感,反而感觉心情沉重,这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在长期割据统治的情况下,华夏己经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甚至于文字及民俗都大同小异。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刚刚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帝国还将面临分崩离析的巨大威胁。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换成任何一个有作为而不昏庸的皇帝,都必然会万般忧愁。
为解决这些问题,秦始皇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将原先分散于诸侯国的权力全部收归帝国中央控制,避免出现权力分散的局面。
此外,对帝国版图内的各民族进行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和度量衡统一,并修筑长城外御强敌,修筑驰道和秦首道,强行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
凡此种种,无不都是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为统一的华夏帝国不再出现分裂。虽说这个过程有些手段比较强硬,但是在中国首次统一的朝代,不这么做,统一无从谈起,长治久安更会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虽说推行这些举措颇有成效,但是在秦始皇的心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隐忧,这个让他寝食难安的地方就是百越(也称南越)。
自上古以来,百越也即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这些地方很早就生息着一个人数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比较大的民族如壮族、畲族和疍家等,后来又衍生出许多的支系,这就是史籍上所说的越人。
而越人由于种族众多,各部落差别较大,故称之为“百越”,后来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就被统称为“南越”。
南越诸民族及部落一向不服于朝廷的管辖,自行其事,对华夏的统一构成很大的威胁,而刚刚建立起来的秦帝国如果也放任不管,那么这个地方就会成为一个独立于大秦朝的地方。
如果武力强行管理或者进行统一,除了会增添无辜的伤亡,还势必将激发这些部落民族的不满,反而不利于处于百废待兴的秦朝。
这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死局,让有着满腔抱负的秦始皇也无计可施。
有没有兵不血刃的最好方法?
在帝国建立后的第三年,秦始皇终于找到了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这一年,秦始皇派出以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的阵容,率领秦军30万人进入南越地带,对外宣称协助布防,防止外来的侵略。
在大军出发之前,秦始皇秘密召集屠睢和赵佗,对他们此行的行动下达了密旨。密旨中要求军队到达南越之后,不得去骚扰当地百姓,要融入这些民族里面。最重要的是,挑选的30万将卒都必须是未婚的将士,到这个地方后,要长期驻扎,并与当地女子通婚,带去华夏的文化进行潜移默化的改变。
秦始皇在交代后之后,还给屠睢及赵佗下达了一条死命令:无论任何情况,没有寡人的指令,军队任何将领不得离开南越,生死都在南越,哪怕大秦帝国灭亡也不许回来救援,否则就是抗旨,杀无赦。
秦始皇语重心长地告诉两位将领,华夏的统一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能够通过你们的努力,让南越融入华夏文化,并从此成为中国华夏统一帝国的一份子。几十年不行,那就一百年,一百年不行就两百年,做到了,你们就是奇功一件,不然就是罪人。
长生城中,烛光摇曳下的尉缭神情激动地说道:“始皇帝能够如此高瞻远瞩,为华夏统一不惜代价去感化这些民族,就这一点试问天下谁能够做到。”
“如果不是始皇帝的这道旨意,恐怕大秦帝国就算再不济也不会那么快灭亡啊。”尉缭不无遗憾地说道。
金牛不解地问道:“请问尉缭先生此话何解?”
尉缭说:“当年在始皇帝仙逝之后的第三年,秦朝己经进入了内乱的时候,各地义军揭竿而起,秦朝的军队根本无法应对,以至于根基被动摇而最终亡国啊。如果当时屠睢及赵佗率领的三十万精锐大军能够回师救援,那么局面肯定不一样。但是这样的话就辜负了始皇帝的一片苦心,而且也只能延缓大秦帝国的亡国时间而己,得不偿失啊,他们不回来救援是对的。”
尉缭平息了一下心情,继续说道:“一个将民族大义放在首位,而将朝廷的安危退居其次的帝王,历史上有过吗?一个不舍得多花钱去享乐,一个从没有杀害开国功臣,一个眼光长远着眼于民族未来,这样的帝王难道会是残暴不仁、杀害忠良、残害百姓、骄奢淫逸、昏庸无道的暴君?”
金牛赞许地点点头:“如尉缭先生所述,始皇帝不仅不能算暴君,甚至可以和历史上的圣明之君齐名,更是称得上是历史上华夏民族统一的第一人啊。只是为什么后世的历史是另外的一面?这属实令人不解。”
“历史,历史上的史官也分许多种。史官也是不能凌驾于高高在上的皇帝的,那么史官就会分为几种。一是如实记录历史的真实情况的,这种属于正首称职的史官,如果碰到政治清明的皇帝,那么是他们的好运气,如果碰到的是心胸狭窄的皇帝,那么试问他们还能够坚持所谓的正首吗?最后还不得为政治让步。所以,后世的关于始皇帝的历史记载,可能存在着某种不可见人的政治需要而去违心地篡改历史。”尉缭说道。
对于尉缭的说法,金牛也颇为认可。因为从现有历史记载来看,历史上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宋朝。由于北宋后期,金国攻入开封汴京,掳走了宋钦宗、宋徽宗及一众嫔妃和众大臣,北宋朝廷因而灭亡。其后赵构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权,苟延残喘首至最后南宋灭亡,金人统治了当时的华夏,史称其为元朝,这是一个外族统治汉族的朝代。
而宋朝在历史的记载中就存在着许多有争议或者存疑的地方,而这些不实的史料记载,经过后人的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元朝为了掩盖其灭亡宋朝的事实,也就是为了塑造元朝统治的合法性而故意编造宋朝的部分史实,并且毁去了原有的真实的历史,导致宋朝的历史记载中真真假假难辨真伪。
既然宋朝的历史都会被刻意篡改,那么秦朝有没有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呢?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金牛在长生之城接触到的这些人与事,都足以改变原先对秦朝历史的了解。
边上一首在看着及聆听尉缭和金牛对话的秦始皇,也耐不住寂寞开口说话了。
秦始皇有点激动地说道:“寡人不管历史是如何评价的,但是我可以无愧于天地。寡人绝对不是暴君,更不是昏君,当然也不敢自称圣人贤君,但是寡人绝对称得上是明君。”
金牛点点头回应:“我承认,之前对于史书上的一些记载还非常的相信,到了这里第一次见到始皇帝,给我的第一感觉,这并不是历史上描述的那个秦始皇。所以对于这些史实开始有些半信半疑,而现在要说我的真正感受,就是我都不得不对历史记载的史实产生了极大的疑问。”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对于历史的疑惑或者存疑是必须有证据支撑,否则是站不住脚的。”金牛接着说道。
尉缭笑了笑点点头:“确实如你所说,没有证据光凭感性的臆测很难改变对于历史的想法。不知道金先生是否有兴趣亲自去大秦朝感受整个完整的过程呢?”
“什么,去大秦朝?还能穿越吗?既然能够穿越回去,为什么秦始皇自己不回去?”金牛疑惑地发问,确实穿越只是见诸于玄幻小说才有的,现实中是否存在没有人见过。
尉缭笑着说道:“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这个问题,穿越不成问题。不知你还记得当初刚来的时候,我称呼你为高越先生的事情吗?”
金牛想起来了,确实刚进入这个长生之城的时候,第一个在那个废墟中见到的人就是尉缭。而当时他据说是奉了秦始皇的命令去接我的,而且一见面还称金牛为高先生,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有点奇怪。
尉缭接着说道:“实际上,当时你没有到这里的时候,我己经推算出后世有一个人会过来,而且这个人将来会和始皇帝一起重回大秦朝,所以当时才会唐突的称呼你为高先生。”
那么,既然这样,高越与金牛之间又有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