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漪摸了摸旺财的大脑袋,笑着说:“旺财我们家新年旺不旺?”
旺财:“汪,汪,汪!”
狗叫声干脆又响亮,崔清漪十分的满意。
“今天奖励旺财多吃几个饺子。”
“汪汪汪~”
等着装扮好宅子,崔清漪开始动手和面,虽然只有两个人,但蒟蒻还是用虾仁和猪肉加上萝卜白菜弄了两种饺子馅。
将和好的饺子面放在盆里盖上盖子,吃过年夜饭后两人坐在温暖的灶间开始包饺子。
包饺子的主力军自然是崔清漪,蒟蒻擀面杖都抡飞了也供不上崔清漪包饺子的速度。
往往这个时候,蒟蒻总会陷入自我怀疑,明明她才是经常做饭的那个为什么姑娘包饺子这么熟练。
你看那手指一捏一挤,一个圆滚滚的饺子就成型了。
蒟蒻不信邪,学着崔清漪的动作,可往常十分灵活的手指这个时候就像是各有各的想法,捏出来的饺子奇形怪状。
看着立在一群卖相上佳饺子里丑的格外突出的那一个,蒟蒻默默的将它往角落里挪了挪,想着要不要趁着姑娘不注意毁尸灭迹。
崔清漪早就看到了她的小动作,却也不点破,她估计这个饺子压根不能完整的出锅。
包到最后还剩下几个饺子皮的时候,崔清漪拿出了提前洗好的铜板包了进去。
新年就是吃吃喝喝,除了饺子外两人还准备了丰盛的年夜菜,不管吃不吃的完也不管未来的很多天两人是不是都要吃剩菜。
新年的餐桌上一定是应有尽有的。
早早的吃完了年夜饭,两人窝回了后罩房,火炕散发着喜人的热量,炕桌上摆放着各色的干果点心。
崔清漪和蒟蒻一人占据炕桌的一边,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吃着干果守岁。
等着子时的更鼓声传来,过去的一年便彻底结束,新的充满希望的一年正在来临。
守岁结束,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蒟蒻第一口就吃到了包着铜板的饺子。
崔清漪:“看来我们蒟蒻来年的运气很好啊。”
蒟蒻咬着铜板,咯咯咯的傻乐,这个铜板她一定要珍藏起来。
紧接着崔清漪也吃到了铜板,就连旺财也一脸懵逼的吐出个发亮的铜板。
一家三口整整齐齐的接到了来自新年的好运气,崔清漪十分的满意。
这一晚,蒟蒻梦里都是那枚小小的铜板,她在梦里暗暗发誓,等明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红色的绣线,将铜板编成手链日后贴身带着。
于是乎大年初一,崔清漪刚从睡梦中睁开眼就看到枕边放着个红色的手绳,里面工整的串着一枚铜板。
是昨天从她从饺子里吃出来的那枚好运铜板。
崔清漪伸手拿过,透过铜板方心的孔洞看向院子里,呼~新年的第一天是个大晴天呢。
.......
巷子口李家
李嫂子早早起身,先是手脚麻利的收拾好自己,准备好了一家人的早饭,等着一家人吃饭又快手快脚的收拾好。
这样的事情在李嫂子这里日复一日的重复,她没觉得不对,家里也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对。
李苗悄悄塞了几个炮竹在手里,准备出门去找小伙伴们玩。
她平日里也会帮李嫂子做家事,但因着曾经听过的一句话,开年就忙个不停的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也会更辛苦,所以新年这几天李嫂子是不准她进灶间的。
所以李苗决定遵从自己本心出门找同龄的小伙伴玩闹,可今年李嫂子却及时唤住了她。
“小苗,去换上娘亲给你新做的襦裙,待会儿我们去崔家拜年。”
李苗闻言有些纠结,她不怎么喜欢穿襦裙,在街上跑来跑去的时候很不方便。
而且因着上次她去崔家送腊八糕还被几个小姐妹嘲笑了,大家都说她眼皮子浅看到崔家有钱便凑上去。
这个时代九岁的姑娘介于懂事和不懂事之间,虽然李苗也很喜欢那座宅子里的漂亮姐姐,但被身边要好的小姐妹孤立她还是觉得有些难过。
尤其是大丫,因为知道自己去了崔家,大丫己经好多天不跟她说话了,甚至是在巷子里碰见都会故意躲开。
李苗和大丫因为年龄相仿,自小就在一起玩,她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李苗不想失去大丫这个好朋友。
今天她本来想借着邀请大家一起玩炮竹的机会和大丫好好说说话,可娘亲竟然说要带她去崔家拜年。
“娘,要不你自己去,我想去找大丫她们玩。”
李嫂子擦了擦手上的水渍,招手让李苗到她跟前来。
“小苗,娘亲想让你跟着崔家的漂亮姐姐学女红,就像范娘子家的齐圆一样,你愿不愿意?”
李苗有些懵懂的抬头,“娘,学针线不能跟着你和奶奶学吗,为什么要去崔家学?”要是她真的去了崔家学女红,那大丫肯定更不会理她了。
“娘,你不是说奶奶的鞋子衣裳做的好看,我还是在家跟着奶奶学吧。”
李嫂子难得对着李苗冷了脸:“你连娘的话都不听了?”
对于李苗这个长女,李嫂子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从生下这个孩子开始她就想着怎么才能为女儿挣一个好前程出来。
可她只是个穷酸秀才的穷酸闺女,李家更是这东县里再普通不过的人家,就算她削尖了脑袋也看不到闺女未来的前程到底在哪。
日复一日繁重的劳作几乎己经快要让她忘记这件事,可就在这个时候崔家出现在了槐花巷,再随着齐圆的到来,终于让李嫂子看到了希望。
她不是不知道巷子里的人都在背地里议论她不愧是秀才的闺女就是会溜须拍马,但李嫂子一点也不在意。
她是抱着目的接近崔家人的,可她一没偷二没抢,想要拜师那也是带着闺女堂堂正正的登门。
只要她的小苗好,那几句闲言碎语根本算不得什么。
看着娘真的生气了,李苗再不敢说要去找大丫玩的话,她听话的换上新做的夹袄和襦裙,跟在娘亲身后去了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