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吹灭一片宫灯,不时有宫女拿着木梯穿行在游廊中把灯火点上。
天色己经黑了下来,皇宫御书房内却灯火通明。
此时乾元帝国权势最大的一批人,正聚集在这个不算大的房间里,
还有不少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御书房外静候。
可以说一旦这里出了什么意外,整个乾元帝国立时就要陷入瘫痪。
金碧辉煌的御书房中,六部堂官、侍郎按文武分立两侧。
队伍前列站着一男一女,
身上均穿着玄色蟒袍,正是燕王李泰和秦王李如心。
李如心执掌神监司,李泰没有职务在身,
平时如果没有什么要事,他们连朝会都不用参加。
此时却被李如意连同六部高官一起,紧急召集到了御书房,不由得让在场的官员们心中打鼓。
其中也有消息灵通者,比如百官之首的宰相崔象。
当然,以他的智慧自然是装作不知情的样子,站在一旁闭目养神。
“皇上驾到!”
随着一名宫女的吆喝,李如意和秦雨泽一前一后地从御书房后方走出。
李如心见到他过来,还调皮地朝他眨了眨眼。
此时李如意己经换上了象征帝王身份的十二旒冕和赤金色龙袍,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君临天下的霸气。
而秦雨泽则穿着玄黑色的大内侍卫服饰,他现在的身份是正五品的三等御前侍卫。
虽然李如意也想给他封得高一点,但御前侍卫有着严格的晋升流程,她也不好过于独断专行。
秦雨泽倒是无所谓。
他对俗世身份并不看重,跟着过来也只是对朝堂之事有些好奇,凑个热闹而己。
这李如意穿上衣服,确实是大不一样,有女帝的感觉。
秦雨泽第一次看到皇帝打扮的李如意时,也被她惊艳到了。
威严、冷傲、不可一世。
与她在浴池中……时的妩媚、妖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也让秦雨泽心中不由得升起了异样的想法。
刚刚在御案之后坐定的李如意仿佛察觉到了他怪异的眼神,顺势冷着脸瞟了秦雨泽一眼。
仿佛在说,你再敢胡思乱想,朕就把你阉上一百倍。
李如意坐下之后,马上就进入了君临天下的状态,她清了清嗓子:
“众位爱卿,边关急报,大莽二十兵马入寇嘉峪关,诸位有何良策?”
女帝此话一出,下方顿时议论纷纷。
乾元帝国承平日久,多年未动刀兵,上次巴尔思大军入侵雁门关还是被宁妃雪给挡了回去。
当然能坐上六部高官的都是人精,乾元帝国国力强盛,没有人傻到会提出与大莽议和。
他们心中都明白,女帝此问就是想要大臣们推举领兵大将、带军出征。
“贼寇入侵,岂能轻饶,本王愿带十万兵马出征迎击大莽。”
站在前列的李泰上前一步,毛遂自荐。
“燕王久在军旅,兵马娴熟,臣附议!”
“臣附议!”
……
很快就有不少大臣出列应和。
李如意心中一沉,脸上却没有丝毫变化。
虽然李泰是个不错的人选,但她不可能同意。
李泰要是输了,大莽破关深入,局面难以收拾。
他要是赢了,携大胜回朝,自己赏也不是,不赏也不是。
而且他与燕赵边军关系密切,要是十万兵马在手,恐怕打的指不定是谁了。
就在李如意思索的瞬间,李如心也上前一步开口道:
“皇叔乃是王爵之尊,国之柱石,不可轻动。“
“臣妹保举一人,代皇上出征,必能旗开得胜。“
李如心和李如意心意相通,她知道拒绝燕王的话女帝不好亲自开口,
其他女帝派的臣子威望不够,于是她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秦王言之有理,如若秦王保举之人不能得胜,才请皇叔出马不迟。”
李如意淡淡一笑,和李如心唱起了双簧。
李泰闻言,心中不以为意,向后退了一步,站回原处。
他当然也知道女帝不可能同意,但他还是要表现出自己的态度。
一方面是刷存在感,让朝中众臣看到自己的为国之心,
另一方面,如果李如心保举的人战败,有自己毛遂自荐而不用,这对女帝威望的打击更大。
李如意顿了顿,接着看向自己的妹妹:“不知秦王保举何人?”
李如心早有准备,当即开口道:
“臣妹保举车骑将军赵言德,赵老将军修为高深、熟知兵法,久经沙场,必能旗开得胜。”
赵言德乃是军方第一人,大乘期中期修为。
作为一名军伍出身的老臣,他没有明确的立场,不属于朝中三派中的任意一派。
女帝派在军中的实力并不强,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把赵言德拉拢过来,无疑是如虎添翼。
李如意点了点头,她的想法和妹妹一致:
“秦王所言极是,不知赵老将军可愿前往。”
“为国分忧,乃是老臣分内之事,敢不从命。”
一名身穿二品武将服饰的老将军越众而出,向李如意行了一个礼。
赵言德的身材极为高大,比一米八五的秦雨泽还高了一个头。
他虽然发须皆白,但腰杆挺得笔首,精神矍铄,不怒自威。
虽然只是几步路,依然走得虎虎生风。
好一员猛将!
秦雨泽看着不远处的老将军,也不由得在心中夸了一句。
赵言德虎背熊腰,甚是魁梧,宽大的官服被他穿成了紧身衣。
衣袍之下隐约可以看到他健硕的肌肉,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头充满了爆发力的雄狮。
李如意点了点头,面露欣赏之色:
“老将军忠勇可嘉,传朕旨意,封赵老将军为龙骧大将军,持天子节杖,督雍、凉二州诸军事。”
“军情如火,还请赵老将军即刻从京师五卫中选拔十万兵马,克日出兵,迎击大莽。”
“谢主隆恩!臣先行告退。”
赵言德行了一个大礼,然后风风火火地转身离开,着手准备出兵事宜。
“崔相、李尚书,赵老将军出征的粮草和出征仪式,就交给你们二位了。”
李如意看着赵言德离开之后,才收回目光,然后转头看向崔象和李恪。
“遵旨。”
定下决策后,文武百官皆是躬身告辞,退出了御书房。
很快,房间里就只剩下了李如意、李如心、秦雨泽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