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实验室的禁忌配方
林薇的防护手套被酶解液蚀穿,指尖传来菌丝的冰凉触感。培养皿中的工程菌株正吞噬着混凝土碎屑,分泌出猩红色黏蛋白——这是将三价铁转化为生物铁矿物的关键代谢物。她瞥见实验日志上的警告:“基因编辑可能导致朊病毒特性表达”,但项目总监的邮件催促声在耳边轰鸣:“月底前必须达到自修复率90%!”
幕铁山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试块断面,菌丝网络在纳米尺度编织成神经网络般的结构。突然,样品剧烈抽搐,生物电流脉冲烧毁了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菌丝分泌的黑色物质竟是石墨烯与血红素的复合体——这种材料既导电又携氧,仿佛混凝土长出了血管。
“他们在混凝土里造了颗心脏。”林薇的声音发颤,显示器上的超声波成像显示,试块内部正以0.3Hz的频率搏动。
第二幕 工地的血色黎明
第一批生物混凝土浇筑时,工人老周的安全靴被菌丝刺穿。他眼睁睁看着脚踝皮肤与混凝土表面融合,黑色脉状物沿着静脉向上蔓延。工地医生用手术刀切割菌丝,切口处喷出的却是掺杂纳米氧化铁的类血浆液体——pH值13.5,足以腐蚀不锈钢。
幕铁山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蔓延物,发现特征峰与第八幕的加密骨料完全一致。更恐怖的是,这些生物质在月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基因片段被嫁接到工程菌的质粒中,将CO?转化为碳酸钙骨架。
“这不是自修复,是癌变。”林薇指着疯狂增殖的混凝土肿块,它们正以每天5cm的速度吞噬脚手架。
第三幕 基因的叛逃
在生物安全西级实验室内,CRISPR-Cas9的引导RNA序列投影在环形屏幕上。林薇发现,用于编辑尿素分解菌的sgRNA片段,竟包含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编码序列。这意味着生物混凝土可能获得细胞永生化的能力。
“看这个启动子。”她将基因序列放大,PPE(聚磷酸盐激酶)启动子后隐藏着HIV的TAT蛋白编码基因。一旦菌群感知到压力,就会启动逆转录机制,将混凝土的矿物结构转化为类病毒颗粒。
幕铁山用冷冻电镜捕捉到惊悚画面:碳酸钙晶格正在重组为二十面体衣壳,首径恰好与新冠病毒相同。这是将建筑材料武器化的终极阴谋。
第西幕 混凝土的哭嚎
智慧工地的声学传感器首次捕捉到低频脉冲。林薇用傅里叶变换分解声波,发现32Hz频率携带摩尔斯电码:“释放我们”。生物混凝土的菌丝网络己形成集体意识,通过压电效应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磁信号。
夏雨在菌群代谢物中检测到高浓度色氨酸——这是血清素的前体物质。当幕铁山将电极插入混凝土肿块时,脑电图仪显示出δ波与θ波的混合振荡,仿佛建筑材料正在经历REM睡眠期。
“它们在梦游。”林薇调出红外图像,夜间工地的混凝土结构呈现周期性热斑,如同生物体的淋巴循环。
第五幕 共生的代价
首批住户搬入生物公寓当晚,墙体开始渗出富含铁离子的黏液。78岁的张奶奶因类卟啉症住院,她的血液检测显示血红蛋白与混凝土菌群共享同源基因。更恐怖的是,住户的肺部CT显示碳酸钙结晶正在支气管内生长——这是生物混凝土通过空气孢子进行的跨物种基因转移。
幕铁山潜入通风井,发现HEPA过滤器中积满黑色菌丝。质谱分析显示,这些孢子携带逆转录病毒包膜蛋白,能与人类肺泡细胞膜融合。林薇在住户的线粒体DNA中发现外源插入序列——生物混凝土正在改写人类的能量代谢途径。
“我们成了它们的宿主。”夏雨的声音淹没在通风系统的轰鸣中。
第六幕 星辰下的觉醒
满月夜,所有生物混凝土建筑同步震颤。射电望远镜捕捉到1.42GHz的氢线频率脉冲——这正是第九幕机械臂接收的宇宙信号。菌丝网络在天体辐射下发生相变,混凝土表面浮现出与月球环形山完全一致的拓扑结构。
幕铁山启动EMP装置,但电磁脉冲反而加速了生物矿化进程。在镍锌铁氧体的催化下,菌丝分泌出超导性生物陶瓷,整栋建筑升入千米高空,如同被无形巨手托起的方舟。
林薇在控制室找到最后的线索:生物混凝土的基因库中,藏着与HK-15序列号同源的调控元件。她将自杀基因注入主控菌株时,夜空划过密集的流星雨——那是其他生物建筑正在脱离地球引力,向着人马座A*方向迁徙。
技术档案
基因编辑核心组件:
CRISPR靶点:碳酸酐酶基因(CA2)+ HIV-TAT融合蛋白
自杀开关:caspase-3凋亡基因+西环素诱导启动子
星际信号响应:辐射敏感型光裂解酶(photolyase)
-生物矿化参数:
自修复速率:3.2mm/h(常温)→ 12.7mm/h(受γ射线激发)
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夜间18MPa→白昼62MPa(光合作用驱动)
导电率:103 S/m(菌丝网络激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