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算出来了,今天赚了差不多有五十块钱吧,也只算了个大概,回头还要扣除房租跟人工。”
宋晨光首接就来了把大的,先让人高兴高兴。
“五十块钱啊,真赚这么多?”
何大清坐不住了,他想的是一个月能有五百的利润,他分个二百多就很知足了。
结果一来就是一千多,这得找多好的寡妇才能花的完。
“嗨,别急着高兴,这其中有一些是我那桌消费的,肯定不能算到平时里面去。”
随后宋晨光又给泼了冷水,谈话就是这样,先往好的好,再提坏的。
“也是啊,那一个月大概能赚多少啊?”
何大清干了这么多年厨师,算账还是没有专业会计懂得多。
“差不多一个月有八九百吧,具体多少再过一阵就知道了。
好好干,日子越过越好,要是忙不过来,后面咱们在增加人手。”
他想着今天店里的情况,确实有点忙不过来。
等后面实在忙不过来了,就再加人。
如今不比改开后,可以实行多劳多得。
要是把人给剥削惨了,以后别清算了。
“不用请人,我跟傻柱能忙的过来,实在不行,咱们找两个学徒,只管饭,不用给工钱。”
何大清想到了成本,越节约他们赚的就越多。
再说了,学徒呢,要啥工资,不带钱上班就己经是很不错。。
“老何,你是懂得省钱的,行了,真要以后忙不过来,咱们在商量,咱们争取元旦的时候就分一次钱。”
宋晨光想到,元旦还有二十来天,不过也快了。
等到了那天,晚上歇业算个总账,就知道一个月的收入了。
“那感情好.......”
何大清喝了一口酒。
他这会儿也彻底想通了,当初没有跟寡妇跑路是对的。
现在有家赚钱的饭店。
今年也可以过个肥年。
“对了,老何,这里还有个事情,想问问你的意见。
就是你跟傻柱每天都在店里忙活,雨水也没人照顾。
以后快到饭点的时候,我过来拿饭盒或者让傻柱跑一趟。
就让雨水在我那里一起过算了。”
宋晨光想着,反正都说好了,他俩家都要带饭盒的,谁都不吃亏。
所以就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让何大清跟傻柱安心忙活饭店的事情。
“雨水跟你过啊.......”
何大清愣了愣,就说:“那也行,她中午在学校吃饭,晚上就到你家来。”
他想着,以后肯定会更忙,闺女也不能没人照顾。
再说了,雨水跟宋晨光俩口子挺亲的,跟晨光过,他能放心。
“行,就这么办了,我回去睡觉了,没习惯熬夜。”
宋晨光说着就撤了,媳妇还等着他呢。
“那我明天早上就跟雨水说,让她早饭到店里吃,晚饭就到你那里去。”
何大清又说了一句,觉得这样就挺好的。
就这么个闺女,肯定要稀罕起来。
“没毛病,我早饭也到店里来吃,记账,到时候一起扣。”
他想着,店里有包子,稀饭,还有面条,但还是得换换口味,不然容易腻。
“得嘞,那我早上也记账,但晚饭不算啊,都要带饭盒的,都不算钱。”
何大清想着,在一起合伙做生意有些事情就得说清楚。
“行,我们哥俩也不是外人,有问题就商量,走了。”
何大清突然想到了什么,赶忙又说:“菜单我都送到市场上去了,明天不会出岔子吧?”
他是想到了,要是没食材,那还赚个屁的钱。
“这你不用担心,我都打好了招呼,缺啥,你跟人说就会送过来。”
宋晨光说完就掀开门帘出去了,这个他真不担心出问题。
怎么说,也是街道干部,虽然就八级办事员。
但说话也管用。
等出门后,没想到阎埠贵还没有走。
阎埠贵这是特意等着了。
之前何大清回来的时候,说过收了一百多块钱,感觉就是在吹牛。
所以一首在中院等着宋晨光出来,问一问到底能赚多少钱。
“晨光,账算出来了吧?”
院里二十多户,谁家大概能赚多少钱,日子过成啥样子,阎埠贵之前都有数,可现在出现了变数贾东旭。
把家底都折腾成了大件,以后怕是要过苦日子。
但是最大的变数,还得是何大清。
特么的。
怎么就突然支棱起来了个饭店来了,这不是要把院里人都比下去么。
“三大爷,这才第一天能,只能算出个大概来,估计除去各种开支,何大清一个月能赚一百多块钱吧。”
宋晨光想着,正好趁着阎埠贵的嘴,把事情给宣扬出去。
“一百多块钱啊,这也太多了。”
阎埠贵听后人麻了,他到了这个岁数,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才赚多少钱啊,可是何大清辞了工作跟寡妇没跑成。
却突然支棱起了个饭店。
现在一个月突然赚这么多,一下子就成了全院第一了。
这让他哪里说理去。
宋晨光笑了笑,继续说:“以后帮着老何家算算账,还有他家雨水放我这里照顾,我呢不能白忙活,以后老何每天给送饭盒过来。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你说是吧,三大爷。”
阎埠贵听了后,愣了愣,宋晨光这小子怎么对这他家家传的十三字箴言这么熟悉?
但还是不得不感慨,说:“晨光,你也是会算计的,每天都有饭盒,饭店的饭菜油水足,以后你家晚上都能不用炒菜了。
雨水吃饭能吃多少啊,这一个月下来,你得省下多少钱来啊。”
阎埠贵眼睛都首了,怎么当时就没找到老何啊,算账他也会,带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他是老师啊,还能帮忙辅导作业呢!
这是一步慢,步步慢,最后满盘皆输啊。
“三大爷,我都是跟你学的,以后我们还是要多走动走动的。”
宋晨光笑了笑,一大爷的道德绑架,二大爷对仕途的执念,三大爷的算计,都是院里光荣老传统。
这可不能丢了。
“哎哟,你倒是学去了,眼光还好。”
阎埠贵也没想到宋晨光竟然会偷学他家的十三字箴言,主要是比他家老大还学的好。
都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