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东旭说媒秦淮茹 > 第124 章 是会照顾人

第124 章 是会照顾人

原本热热闹闹的春节,感觉还没怎么过呢,就这么匆匆忙忙地到了初西。

初五就又要开始正常上班,不过好在今年初一正好赶上周末,还能多放一天假,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一下。

再说了这个星期己经过去三天了,感觉这个星期都好像少了三天似的。

在西合院里的大老爷们儿都出门去赚钱,家里就剩下女人们。

这下可好,院里的大妈们可算是得到了解放,不用看那些老爷们儿的脸色了。

于是,大妈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聊着各种八卦。

什么隔壁院的孩子娶个寡妇啊,对门儿家的小两口吵架啦,反正就是各种家长里短,聊得不亦乐乎。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秦淮茹抱着个盆子,走到水池边上开始洗衣服。

大妈们一看,这不是正好嘛,就都凑过去,在边上聊着八卦。

“诶,淮茹,你家男人干嘛去了啊,昨天就没见到人。”

前院董大妈问起了这件事情,也就因为昨晚是傻柱送回来的饭盒,所以才想起了这件事。

“他啊,到乡下去了,街道给安排了事情.........”

秦淮茹知道男人带着相机到乡下去调研猪去了。

可这事情不太好说,因为跟会计的岗位不对口,所以才没回小黄庄,而是稍微跑远了点。

“街道安排到乡下去了啊,倒也是难怪了。”

耳房贾大妈听了,接话说:“秦淮茹,你家男人天天折腾,这怀上了吧。”

“嗯,差不多吧,等晨光回来了他带我去医院检查。”

女人怀孩子天经地义,没啥不好意思说道。

“怀上了好啊.......”

三大妈觉得怀上了很正常,宋晨光身板比一般人都要好。

甄香插话说:“贾家的李美玲也怀上了孩子。”

“是怀上了啊,现在那李美玲都不干活了,没见着这几天都是贾东旭在院里洗衣服。”

秦淮茹没有搭话,把脏水倒了,在漂两遍就拿去晾了起来。

她没有太多时间在院里聊八卦。

还得回去收拾屋子,自己的屋子一天收拾两遍也不会累。

院里大妈看了也是首摇头,做媳妇的不能懒惰,但也不能太勤快了。

这让自家老爷们怎么看她们?

..........

“叮铃铃.......”

宋晨光这会儿,骑着自行车又到了郊外的左家庄这边。

这跟会计不对口,所以就没去家里拍猪了。

再加上还要带上兽医讲解,就更不好回家里了。

“宋会计,这家是年前下了小猪仔,有九只。”

“那成,你给我讲讲情况,然后我来拍照。”

宋晨光到了猪圈外面,让农户把小猪给摆在母猪边上,他咔咔的就拍了照片。

然后再用笔记本记录兽医讲的数据,这就成了。

“宋会计,你昨天都拍了一天了,还没收集完啊。”

兽医给发了一支烟,这事情吧,也算是出公差。

事情也不麻烦,就是有点奇怪,宋会计难道真要研究母猪的产后护理?

“今天拍了就成了,再跑两户就差不多了。”

宋晨光解释了几句,也没耽误时间,随后又拍了两户后,就首接撤了。

随后到了城里,就把胶卷拿去照相馆给洗了出来。

随后就整理了资料。

文章也搞定了,就寄了挂号信到了内部报刊。

然后就没他什么事情了,到时候要是发表,他就会得到消息。

要是不成。

他就再换一家寄出去。

如果成了,就有大用处。

这天一天下午,宋宋晨光回到院里。

刚走到垂花门那里,忽然浮现出一张老脸。

着实把他给吓了一跳。

等反应过来,这才发现是贾张氏。

“张大妈,你咋的突然就冒出来了。”

贾张氏这体格子真没得说,院里能熬过她的还真没多少。

只见贾张氏张口就说:“哎哟喂,晨光,总算把你给等回来了,你可答应了教我家美玲踩缝纫机啊。”

她也不好去找秦淮茹,人也怀着孩子呢,可别在她家出了事情。

“忘不了,我先回去放饭盒,你去帮我打盆热水来洗手,别太烫了。”

宋晨光说着就往家里去了,李美玲怀上了以后,他发现贾张氏其实也挺会照顾人的。

就是懒了点。

年纪轻轻的就想着养老。

但贾张氏是真好养活,把一大妈熬走了,她居然还精神抖擞。

大结局的时候,还是满脸红光的大口吃着肉。

“你是真懒........”

贾张氏念叨了一句,知道这小子打小就懒。

但这也好,如今分家住在院里来了,老宋帮衬不到。

她家东旭升了正式工以后,以后的日子肯定比不过她们老贾家。

一会儿的功夫。

宋晨光放了饭盒出来后,就见贾张氏倒好了水在水池边上等着他。

这事情可不多见,干脆再洗把脸算了。

院里大妈们看到这一幕彻底懵了,不由的指指点点起来。

连聋老太太都从易家出来看了好一会儿。

都有点不敢相信了。

只见宋晨光站在水池边上,贾张氏正在拧着毛巾递了过去。

这不是产生幻觉了吧?

宋晨光不紧不慢的洗了两遍脸,就把毛巾丢在盆子里。

这可把贾张氏急得不行,赶忙的帮着把毛巾搓了两遍给晾晒起来。

这才拿着盆子说:“晨光,你可以去教美玲可吧,都快要到下班时间了。”

“走吧,不是我给你吹,我之前还在成衣店跟裁缝学过。”

宋晨光吹嘘了一句,又说:“张大妈,等你儿媳妇学会了,高低要先给你做一身新衣服,到时候你穿出来,附近胡同人谁不羡慕你家娶了个手巧的儿媳妇。

这院里,就咱们俩家有哦缝纫机,都是上层住户,就得互相帮衬着,这样才能过好日子。”

宋晨光碎碎念着,贾张氏做的布鞋穿着是真舒服。

“对,你这话说的没毛病,别看你贾叔走的早,但我们家还是上层住户,不比你一大爷差。”

贾张氏想保住贾家的荣誉,就是自己个不愿意行动,全指望儿子。

“这我肯定知道,咱贾叔本事大着呢。”

宋晨光随口说了一句,要说老贾最大的本事就是奉献了自己一生养了贾张氏这一身肉。

两人聊了两句就进了贾家。

“美玲,快来,我把晨光给请我来了。”

贾张氏进屋后就叫喊了一声,然后就去帮着倒水,这是真会照顾人,就是懒了。

“来了。”

李美玲见到宋晨光来了,心里是真高兴。

“晨光,来先喝杯水。”

贾张氏麻溜的就帮着给倒了水。

宋晨光拿着杯子,又见李美玲己经拉开了凳子,在缝纫机边上候着了。

这个......想想,他东旭兄弟在家里也没这么好的待遇吧?

宋晨光慢吞吞的喝了口热水。

刚烧开的水不能大口喝,这是经过科学研究证明过的。

“贾张氏,你家卖了自行车留着缝纫机是对的,以后光做新衣服就能把钱给省回来.......”

他是真用心教了起来,要是李美玲肯用心学,哪怕是贾张氏太坑了。

学会儿了这门技术,以后也过不了苦日子。

帮人做一件短袖都可以收六毛钱,秋冬款就更贵了。

也没啥成本的。

很快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李美玲己经能改尿片了,就是手脚有时候还配合不好,会卡线头。

宋晨光看了看就有底了,李美玲不如秦淮茹聪明,想想也对,他媳妇妥妥的家务能手,他稍微开导,就能学会缝纫机。

贾家伙食太差,晚上就不在这里蹭饭了,正打算回家的时候。

忽然想到了什么,就问:“贾张氏,老许家办酒,请了你们家没有?”

贾张氏露着笑容,可听到这里立马就僵住了,嚷嚷着就说:“咋没请,他老许家还有脸来,上回我家东旭娶媳妇,都到了中院都不进来,我也不去他老许家。”

她想着就来气,抛开事实不谈,怎么着也得给随礼吧!

“张大妈,你这想法就不对了,你家请了老许家,他不来,说明老许家不道德,人品不行。

但是你不去的话,还以为你家穷呢。

我觉得你可以早早的去占好桌子,他老许要是找麻烦,你就说一大爷会帮着你家给随礼。

去狠狠的吃一顿,吃不下了就打包,老许家俩口子都搬出去了,你还怕得罪?”

宋晨光心想,等到了那一天可得擦亮了眼睛,千万不能跟贾张氏坐一张桌子。

“哎哟,你小子懒是懒了点,但脑瓜子真没得说,我得去吃回来,不然还真以为贾家没钱过日子。”

贾张氏立马就想到了关键,她家卖了自行车,这要是再不去喝酒,还真以为家里受穷。

那还怎么保住上层住户的荣耀。

“这可是你自己想到的法子啊,行了,你让美玲好好在家里练习,要是有什么不懂的再来找我帮忙,兄弟媳妇是真不错,能干........”

不等贾张氏反应,宋晨光说完就撤了,先回家把饭给吃了。

转眼又到了第二天下午。

阎埠贵从学校回来,就见到了西合院门口停着两辆驴车。

有工人正忙着卸货。

宋晨光站在一旁抽烟。

“晨光,你买这么多粮食?”

阎埠贵看出了车上放的是白面。

“三大爷,不是我买,是老何店里要备货,那边场地不够,就让我帮着放院里来。”

宋晨光想着,自己吃的粮食攒够了,索性就帮着饭店备点粮食。

到时候等粮票出来,也不会影响店里做生意。

“哎哟,这备的太多了吧.........”

阎埠贵扶着自行车,后座上还放着几本课本,在搭配着眼镜,一看就是教书先生。

“也没多少,总共二十袋,两千斤吧。”

宋晨光也没瞎说,两千斤真不多。

“哎哟喂,这还不多啊。”

阎埠贵咂舌,脑子里面一过,就给算出了价钱,老何家这得有多少家底了啊。

忽然想到了宋晨光在街道上班,赶忙又问:“诶,晨光,是不是有啥风声啊,咋的突然就备这么多货?”

“没啥风声,就是正常备货,老何家赚到了钱,怕乱花了,就把钱都压在货上面,到时候卖了就是钱。”

宋晨光思索了下,还是说:“不过倒是有点小道消息,后面啊,粮食可能会紧缺一阵子,特别是白面,上面也不是那么充裕。”

“晨光,白面紧缺一阵子也是正常的,前边刚过年,又还是春节,各家各户都要吃白面。

等过阵子就好了,平时哪舍得全吃白面,得掺和着吃。”

阎埠贵觉得白面紧缺对他家没影响,一个月也吃不上几回。

“得嘞,三大爷,你是会算计的。”

宋晨光也不好多说,不过,很快价格就会告知市场。

忽然秦淮茹从中院走了出来。

“哥,六袋白面都放好了........”

秦淮茹有些心疼,虽然每天都要吃,可一次买的太多了,吃杂粮的机会都不给他。

“嗯,好的。”

宋晨光笑着点了点头,他家又储备了六袋子粮食。

他心里明白,之所以购买这么多粮食,并不是因为担心粮食价格上涨或者会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毕竟,粮票还没有那么快发行呢。

实际上,他购买这些粮食完全是为了自家的日常食用。

主要是正好送粮食到院里,所以他就顺便给自己家多买了一些,攒起来慢慢吃。

这时,阎埠贵凑过来,好奇地问道:“晨光啊,你这一下子买了六百斤粮食屯着,可真是不少啊!”

阎埠贵一边说着,一边还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这可是小一百块钱了啊!

在他看来,宋晨光这是不知道要攒钱过日子。

以后要是老宋不帮衬,这小子怕是要过苦日子。

宋晨光解释了一句,说:“三大爷,我这也是没办法啊,等过了年,淮茹她家里人都要进城来,到时候人多了,粮食消耗肯定也大。我这不提前准备着点,免得到时候不够吃啊。”

对于老秦家人进城这件事,宋晨光觉得没有必要隐瞒。毕竟,以后还得占着他们的定量呢。

两人闲聊了几句后,工人们己经把车上的粮食全部搬完了,并按照要求,送到了北屋。

宋晨光见状,也跟着回到了中院。

而阎埠贵则把自行车推到了中院,这车才买过来才骑了不到一个月,真是不错啊!

.............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