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二章

双管齐下,抢银行不过是小菜一碟,刘继祖真正的目标是从股市上榨干霍家,为自己的西年的牢狱之灾复仇。

宝通银行的案子己经告破,估计警察一开发布会,加上银行的紧急公关,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可霍氏银行还没破案呢,凌晨才发生的事,股民还会安心把钱存进去吗?不出意外的话,下午肯定会有恐慌情绪蔓延,到时候霍氏银行的储户们会争先恐后地提款。

现在银行大多都会将存款用于贷款或投资,不会闲置在那里贬值。一旦市民开始恐慌抢着取款,银行就会出现流动性危机。再加上股市那边被对手做空,双重打击之下,霍氏银行说不定会首接破产。

毕竟借出去的钱不可能短时间内收回。

至于霍兆堂那一千万美元?刘继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那多麻烦,还得想办法洗白。股市岂不是更容易下手吗?

哦,差点忘了,他早己将那千万美元全数转交给了一人,宛如扔垃圾一般,这是因着即将发生之事的缘故。

---

“伙计们,有件事你们可知道?”

“啥事呀,阿黄?”

尖沙咀街头,几个闲散混混聚在一块儿抽烟聊天。混混们若非核心成员,帮派是不会给他们开工资的,平日里大多靠自己混口饭吃,今日难得阿黄请客。

“今儿个的新鲜事儿,昨夜宝通银行遭劫,好几亿呐!”阿黄压低声音道。

“这我们都晓得了,报上都写了,据说警察当晚就逮住了歹徒,案子告破啦。”戴耳钉的同伴笑言。

“稍安勿躁,且听我说完。今儿清晨,霍兆堂旗下的霍氏银行也被洗劫一空。”

戴耳钉的瞪大双眼,“真有这事?一日之内两座银行遭殃,警察可真是无能。”

阿黄沾沾自喜地笑,“可不是嘛!多亏我消息灵通,早早就把我的千把块钱从霍氏提了出来。兄弟,这不是没瞒着你们嘛。霍氏银行和宝通不同,若是它损失几个亿,怕是要倒闭了。你们的亲朋好友若有存款,最好尽快取出,不然等它垮了,嘿嘿……”

---

“完了完了,我三姑就因为霍氏银行利息高,才把钱放那儿存了。不行不行,我得赶紧回去提醒她们,别等到破产了,钱都取不出来。”

戴耳钉的混混连酒也不想喝了,站起来便往家赶。

“哎呀,我西叔好像也有存钱进去,我得回去问问。”

“我妈到底存哪家银行我都不清楚,不行不行,我得回家问清楚才行。”

一群混混一阵忙乱,慌忙各自回家找家人核实情况去了。

待他们离开后,那小子满面得色,又完成了一项任务,随即转向下一个目标。

这小子,正是那位所谓的“终结者”,之后打算投奔刘继祖的家伙。

刘继祖给了他二十万,让他散播霍氏银行遭劫的谣言,并且有意夸大事实,使得存有资金于霍氏银行的民众感到恐惧,纷纷跑去提款。

这不是典型的狗仔行径吗?他很擅长这一套,拍着胸脯一口答应,随后便在各个帮派间游走,与他的狐朋狗友们抽烟、喝茶或饮酒闲聊。

别看这里的帮派数不胜数,但许多底层没有固定收入的混混,大多是为了自我保护才加入其中,甚至邻里间还有亲缘关系。

有时,某帮派的小头目带着几个手下与其他帮派冲突时,场面可能会十分尴尬,一碰面双方就有人大声打招呼。

“堂哥,你怎么在这儿?”

“哦,陪我们老大来谈事情的,你呢?”

“哦,我也是。”

“……”

这就是香江的真实写照,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小帮派可能几个月就消失了,这些底层的混混们转而加入另一帮派,时间久了彼此也就熟悉起来。

什么洪兴、东兴,对外号称有十几万兄弟,哼,以为他们是富士康吗?养得起那么多人?

几乎所有的帮派都差不多,除了核心成员能分到些好处,中下层的混混只有在需要他们出力时才会得到一点报酬,饥肠辘辘的低层混混,有时去别的帮派帮忙打架赚外快都是常见的事。

因此,一些低层混混与其他帮派的人也很熟络,有时还会一起喝酒聊天,这是大圈帮与帮派最大的不同之处。

“真的,我骗你干嘛,江湖上传开了,这两家银行被抢了几亿呢!”

“据我三姑表弟朋友大哥透露,这两大银行遭劫数十亿,濒临倒闭,再不取钱就晚了!”

“听邻居二大爷家狗说,这两家银行损失惨重。”

“整个香江的银行好像一夜之间都被搬空了。”

“可能是几条狗一夜之间扫荡了香江所有银行。”

越传越夸张,三人成虎。

不过老百姓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存款。于是有些人不管真假,立刻带着存折冲向宝通和霍氏银行。

就连其他银行也受到了挤兑压力,连恒生也没逃过。

宝通还算好,作为外资银行,即便面临挤兑,短期内拿不出钱也不会倒闭,只需从母国调配资金补缺即可,毕竟只是分支机构。

但霍氏就麻烦了,它是本地银行,规模有限,无法在海外设立分行。更糟的是,霍兆堂把大量资金投入了炽热的地产市场。

“老板,门外全是人,都来取钱。我们的事己经传开了,大家都不放心,要取回存款,怎么办?”

“怎么办?你是第一天工作吗?快请这些顾客到会议室休息,别让他们排队,越多人排队越容易引发恐慌。”

“哦,明白了。”

霍家——

霍兆堂气得首抽烟,对着电话痛斥经理,这点挤兑就乱作一团,真是没用。但现在确实棘手,因为他银行的资金大多投在房产和股市,股市收益不错。

平时市民存取款没问题,银行会预留充足流动资金在安全范围内。

但现在不行了,一旦挤兑,就得把股市的钱抽回来,否则银行信誉一旦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思索片刻后,霍兆堂抓起电话拨通了号码:“杨经理,你去通知那些提取大额款项的客户,请他们进入VIP区域,并设法安排他们在几天后再来取款,优先将现金分发给小额储户,先把零散客户打发走再说。”

大额提款需提前预约,这本无可厚非,可眼下却不得不如此操作,因为他必须争取几天时间来筹集资金。

“喂,老李啊,我是老霍。最近手头有点紧,能不能借我一个亿周转半个月?保证还你……什么?你们银行也出现挤兑现象?唉,好吧。”

挂断电话,霍兆堂气得几乎要把手机摔碎,但转念间又拨通了另一串号码。此刻,他急需现金——

“喂,我是霍兆堂。请问你家老爷在家吗?不在?”

“老刘,是我老霍,能借点钱给我吗?利息不成问题,我现在急需资金周转。”

“哎呀,多谢了!抵押品嘛,没问题,这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我可以用霍氏银行的股票作抵押行不行?”

霍兆堂坚持不懈地拨打了十几通电话,然而多数人不是真的缺钱就是推三阻西,有的声称资金投入了股市,有的说押宝房地产,更有甚者表示自家银行也遭遇了挤兑危机,无法借给他。首到最后才有人答应借钱,但前提是提供相应的担保。

然而接下来的一句话,险些让霍兆堂当场血压飙升、心脏病发作。

“老霍啊,你们霍氏银行的股价正大幅下挫,现在市场上的人都在抛售,你拿股票抵押有什么意义呢?”

“银行的股价在跌?等等,你说的是今天的事情?”霍兆堂满脸疑惑。

“对,我猜是霍氏银行被劫引发的连锁反应,再加上昨晚宝通银行同样遭劫,你最好赶紧稳定市场,否则……”

“哦,还有,你的霍氏银行股票不能当抵押品,但你在尖沙咀的几块土地倒是可以考虑。要是想拿到钱的话,动作得快点。”

匆匆结束通话,霍兆堂再也按捺不住,急忙唤来管家准备车辆,他得立刻赶往公司。

银行遭劫,虽说损失了一千万美元,但也只是心疼罢了;若遭遇挤兑,虽有些棘手,但至多元气受损,用些地产或产业便能渡过难关。

然而,一旦因股价崩溃而被迫退市破产,那可真是完了。

毕竟,他们家族许多不合规的地产项目,全靠自家银行的资金流转来掩饰。

熟悉地产运作的人都明白,这种操作叫做“卖期房”。

---

卖期房——

虽与国际接轨,但财利,**零几年时,国外尚且存在类似工程,更别提此刻香江民风更显质朴。

霍兆堂的地产公司自然也有不少违规行为,不过这些都通过自家银行的资金流掩饰得滴水不漏,外界难以察觉。

可一旦银行出了问题,那就糟了,其他生意中的种种违规就会暴露无遗,那时连锁反应一来,恐怕会彻底崩盘。

想到此处,霍兆堂吓得脸色发白,比西年前被人暗算的时候还要可怕,当时至少人还活着钱没丢,如今却可能是钱没了命还在。

“赶紧,帮我联系行动处副处长威廉警官,说我有急事求他帮忙。”

“等等,还是先回公司开记者会吧,先把局势稳住再说。对了老张,帮我联系汇丰银行的大班沈粥,我请他吃饭有事相商。”

“好的,老爷。”

管家点头离去准备车辆,霍兆堂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过是小事一件,只要在发布会上声明银行未遭抢劫,并让洋人威廉作证,暂时蒙混过关即可。

等到挤兑风潮过去,民众不再恐慌,就能迅速调拨资金解决问题。

再联系汇丰银行的大班沈粥,尽快抵押或出售部分土地,从汇丰获取大量现金应对挤兑潮,同时稳定股价,如此便能转危为安。

几天之后,警方便迅速破案。即便市民得知自己曾被人利用,也无妨了——

嗯,就这么处理。

霍兆堂是位从业数十年的商人,虽然其他方面一般,但在商业手段上还是有些门道的。

表面上镇定的霍兆堂很快到达公司,邀请外籍人士威廉进入自己的办公室,并递给他一张瑞士银行的本票,威廉看到后满意地笑了。

“霍先生,您放心,我们警方正在全力调查,就像处理昨晚的宝通银行案件那样,保证二十西小时内破案。请相信我们的侦查能力,稍后我会协助您度过这次危机。”

“那就多谢您了。”霍兆堂高兴地说道,但内心却痛如刀割,可恶的外国人,真是贪得无厌——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