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的修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个大事,但这次的太阳超级电磁风暴太狠了,所有没被铅屏蔽的电子、电力设备全部被损坏的彻彻底底。所有的发电机和电动机里面的铜线绕组,也就是漆包铜线,漆包层全部被击穿,短路。要想修复,必须得重新涂漆,涂漆是将漆包线漆涂复在金属导体形成一定厚度的均匀漆层的过程。不同涂漆方法,不同的导线规格对漆的粘度要求不同。一般漆包线都要经过多次涂复和烘烤的过程,才能使溶剂蒸发充分,涂漆树脂完全反应,形成良好漆膜。灾变前全球都处于大分工、大协作的模式,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具有涂漆作业能力的。而且,即使是灾变前的那些漆包线厂家,他们的生产线也是高度自动化的,完全离不开电力,全球停电后,这些厂家也只能是尝试着利用现有漆料,手工上漆,那效率和效果差了去了,涂漆树脂也是有限的,现成的糟蹋完之后,基本就歇菜了。
各种电线电缆也一样,各类绝缘层全部失效,电动的挤塑机又开不了,一些地区只能土法上马,利用硫化橡胶、黄麻沥青、绝缘油纸等材料,使用蒸汽机、蓄力甚至人力等动力重新裹覆电线。当然,灾变前本没有绝缘层的裸绞线受影响不大,但这种线通常是用在远距离电力输送的,对于电力修复的帮助不大。
一些小设备、小工具受损了也很麻烦,比如万用表、电笔等等,这种精密件暂时就彻底没法儿修。
相比较起来,尚书村修复铅酸电池还有那么一丢丢优势,至少基本的检测工具都是全的。难度当然也很大,比如电解液极其有限、硫酸盐结晶不好处理、正极板腐蚀变形,活性物质脱落软化等等。这还只是老式的铅酸电瓶,还能照着广播里教授的方法一点儿一点儿尝试,那些锂电池目前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为了节约电力,狄枫掐断了除了水塔之外的全部外部供电,自己别墅里的空调也是能不开尽量不开,三个人每间房子挨个测温,最终选择了一起住在一楼北向的房间,东西两侧都不靠外墙,尽量降低热辐射。即使这样,也得偶尔开一次柴油发电机,把ups充满,毕竟三个人都不想大汗淋漓的面试。为了节约物资,每次面试完狄枫都还得把用过的小雨伞洗净晾干,倒不是为了下次面试的时候重复利用,而是用在包覆枪口等其他地方。
这次的强降雨,足足下了十八天,患有慢阻肺的李大妈终究没有等来晴天,塬上的杨三堡村,也走了三个老人,虽说不上家家戴孝,但也都心有戚戚,毕竟湿热环境下,大家的每一口呼吸都非常难受。
雨停之后的尚书村,各项工作开始慢慢恢复,比如晾晒被褥、晾晒柴火、清理道路,等等,最重要的是做好迎接三伏的准备。狄枫把绿豆沙冰棍的价格砍了一半,0.5斤粮票出售,增加大家的购买能力,另外提供冻成冰疙瘩的瓶装水,0.5斤一瓶,瓶子回收洗净后重复利用。张晓倩调整了客房分配,把顶楼向阳的房间全部腾了出来,里面的住户转移到背阴的一二楼。吴工利用狄枫提供的铝箔,当做反光隔热膜,贴在各个房顶和向阳的墙面。蒋桂花带着原杨三堡村的一些人,在周边背阴的土坡上挖窑洞,作为大家中午和下午避暑的去处。庞教授带人大规模培植爬山虎,远期计划是将各个建筑之间搭建的廊道上,都爬满爬山虎。李子轩和王楚凡互相调岗,暂时结束王楚凡的外派工作,回基地休整,同时带领巡逻队巡逻和训练,李子轩则带着护路队,前出到景区大门外,“工”字路的那一个“丨”上,修建宽一米、高两米的寨墙。王二强根据安排,调整了供饭时间,现在每天只有早晚两顿正餐,中午只在商店提供馒头,管理层中午想吃啥,自己有小灶。范卫东和家人一起编织大沿草帽,要做到每人一顶。各项工作可谓是满满当当。
电力保障也需要升级、扩容,如果不是随身空间里的柴油,这次早就断电了。铅酸电瓶的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不过那东西的电压只有12伏,即使充满了,逆变成220伏,也够呛能有一度电。
经过众人的商议,决定在尚书湖的东侧,杨三堡村,准确说是杨三堡村三个自然村之一的杨堡村,最靠近尚书湖的塬面上,修建一座微型的抽水蓄能电站。蓄水池的面积大概在400个平方左右,挖深1.5米,利用挖出来的土方,在西周围成宽一米左右的梯形护堤,护堤高1米,平时蓄水深度设计在1.8米左右,极限深度可以达到2.3米,蓄水量约720立方米,蓄水池底部与湖面的高差大概60多米,完工后如果一次性释放完上方的水,大概需要将近20分钟,可发电:
720000×9.8×60=423360000×0.7=296352000/3600000=82.32度左右。而要想灌满水池,则要耗电大约170度。
为了提高挖掘效率,施工小组先用租来的小西轮拖拉机,拉着犁地机破开土层,再拉着刮土板将松土刮至西周。这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租用杨三堡村的小西轮,因为尚书村的木煤气发生器马上制作好了,正在和买来的几个报废小西轮进行最后的修复调试。水池挖好后,还要夯平池底,再抹上一层水泥防水,这些水泥是当初从高速服务区搬回来的。下游使用了一台狄枫提供的东瀛产3kw的小型水力发电机,对尚书村来说倒是够用了,抽水泵则是另设。把蓄水池设在这里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方便未来可能的灌溉,平时蓄水池的最高水位比塬面高30公分,靠近农田的一侧设有一个闸门,需要浇水的时候,打开闸门就可以自流了,闸门的钥匙在尚书村手里,当然能自流的只有约120方水,即使使用防渗渠,也浇不了多少地,还是得附加水泵二级抽水。
修建储能设施的同时,狄枫给吴工提供了一套备份太阳能发电板,安装在宾馆主楼上,这样每天的发电量就达到了37度。除了狄枫自己的发电设备,吴工还基于前期的蒸汽机制作经验,利用搜集来的物资,组织大家攒了一套小型的火力发电设备,当然,核心的5kw发电机还是狄枫提供的。因为作为燃料的木材是有限的,所以这套设备只能作为应急的备份,日常发电量还是37度/天。初期的日用电量控制在25度左右,先把ups充满,之后的剩余电量再把水池蓄满,然后才能扩大用电量。这几套组合拳下来,基本解决了尚书村极端天气下的用电持续性问题。如果再遭遇长期暴雨天气,先用ups里的储存电量,再用抽水蓄能电站,最后就靠小锅炉火力发电了,除狄枫别墅外,其他建筑的照明用电长期使用一个月不成问题,豳州这里的气候条件,不可能连续一个月都无法使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
(本章讨论里有相关情节的图片,欢迎大家移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