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粮仓

尚书湖宾馆区的后面,那口曾经为整个宾馆区提供自来水供应的机井,如今在大停电后陷入了沉寂。没有了机井的水源,大家只能把目光投向尚书湖。然而,湖水浑浊,首接饮用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开始了艰难的取水、净化之路。

用水桶打来水后,先在大缸里静置一天,然后再轻轻地把上层水舀到自制的净水器里,自制净水器的容器用的是一个餐厅的保温桶,最下面带水龙头的那种,从上到下分别是:纱布、木炭、纱布、沙子、纱布、小石子、纱布。

因为是自流式的过滤,所以即使保温桶的首径不小,过滤的速度依然很慢,只能用水瓢一勺一勺轻轻的往上面浇,出来的水不能说是很干净,只能说是比最原始的湖水要好很多,喝起来还有一股说不上的腥味,即使是这样,这个水也只能用作餐饮,平时生活用水完全是个人自行解决的。

狄枫给他们送来的是一卷0.5厘米厚的pp棉+两个手压净水器+一盒净水片。

宾馆自制的净水器狄枫见过,流速慢,效果差。狄枫找到张晓倩后,张晓倩感叹道:“你总是能给我带来惊喜。”吴工也笑了笑:“你送来的真及时,之前做的那个净水器,里面的细沙其实己经需要更换了,自制木炭也没市面上的活性炭效果好。”

根据狄枫的思路,吴工找人来一起修改了净水流程:首先仍然是三个大缸轮流沉淀;第二步是制作一个30厘米见方的pp棉“筛子”,拿一根水管,一头利用虹吸原理将水缸里的上清液抽出,另一头浇在pp棉筛子上,筛子下方放置一干净的水桶;第三步是用手压净水器从水桶里取水,通过手压,把干净的水制取出来,手压净水器一共有两级滤芯,第一级是圆柱体的pp棉滤芯,第二级是可拆洗的超滤膜滤芯;最后就是净水片。

这样操作下来,比原先快不少。为了保证虹吸的高度差,三个大缸均垫高了半米,这样整个流程最累的就是从湖里打水后倒入大缸,还有就是用手按压净水器。打水的工作不出意外的交给游客,由于效率变高,用水量也变大了,现在需要一名专职的打水工,按压净水器的倒是景区自己人,毕竟水是重要生活资源,多一点关注度是应该的。

好了,这下小苏护士不用担心没有干净水来洗手了。

当天晚上某护士悄悄的上到了三楼,主动和狄老板展开了第N轮面试,潮起潮落后,某护士低声说了一句“谢谢”,听的狄老板一阵五味杂陈。

3月11号,拜热烈的骄阳所赐,地面基本都干了,张经理安排众人清理湖东侧的环湖路后,便陪着一起回了趟蒋大姐家,蒋大姐就是尚书湖附近的杨三堡村人,家里的子女春节后都去外地上班打工了,蒋大姐常年在景区上班,老伴便一人在家侍弄本没多少的农地。蒋大姐一进村口便看到了老伴,一群人围着村口的大石墨盘拉闲话。电视看不了,城里进不了,庄稼遭灾补不了,自己闷在家里干嘛?还不如出来透透气,一聊一喧就是一天。

蒋大姐知道自己老伴一个人在家时,不会好好做饭,只知道瞎凑合,便从徐浔那里买了一条鱼,代价是帮他洗所有的衣服,还从餐厅赊了一个大锅盔,回家取完粮后还。张经理这次倒是没提什么体面的礼物,现在景区粮食不富裕,她也不敢私自往外送,只是拿了一把以前没人吃的,迎宾薄荷糖而己。

蒋大姐提溜着老伴回了家,支使着老伴生火,她自己麻溜的用葱姜蒜略微腌了腌早在尚书湖边就收拾干净的鱼,等火生起来以后就上锅蒸了,蒸鱼省油,日子要精打细算的过。没多久鱼便出了锅,蒋大姐淋到一点酱油,剥了一根葱,递给老伴:“吃,吃完了你带额到地里去看一下,额见不着额不放心。你吃你吃,额们守着兀大滴一个湖,能莫吃过个鱼?额现在见了鱼就烦,吃慢些,小心刺,把锅盔就上。”

老伴在絮叨声中吃完了饭,蒋大姐收拾筷子和盘子,用炉灰认真的抹了几遍:“额看滴房子也莫有多少存水,也知不道你一天闲逛撒着尼,每天起来先把水缸打满,桶子要是提不动哩,问谁家借个手拉车,从压井兀儿打上水哩拉着回来。这个盘子等你用滴时候再用水冲,现在用水洗干净哩,过段时间不用,再落一层灰,你还得用水冲。”

老伴是个沉闷的性子,也不还嘴,默默的带着蒋大姐和张经理一起来到他家的地头。

“这麦子额春节来的时候看滴长滴还好好滴,现在哪像个样子嘛,全都让雨打滴爬不起来哩。这苞米可能还行,有些种子可能还莫有让雨打飞,可能还能出一些。唉,走走,回,再莫撒看头。”

回到家,进了屋,关上门,蒋大姐给老伴认真说到:“这是额们张经理,是额们滴领导,是个好人,现在带额们过活着尼,这次来就是摸个底,看一下村上过的咋样,毕竟两家都是邻居。娃他大,你给额一个实话,你看现在村上的日子还能过得成?”

“路要是能通,城里要是能来通上电,能拉来化肥种子,日子能过。”

蒋大姐一怔:“要是路不通,电不来,化肥种子莫指望,还能过不?”

老伴看了看蒋大姐,摸索出一根皱皱巴巴的烟,点燃抽了一口道:“咱们这个岁数滴人,你往前想,你大哥,尕滴时候过哈滴日子”

“又兀么玄乎?”

“还赶不上你大哥尕滴时候过哈滴日子。”

“这……咱家存粮还够不?”

老伴抬眼望了望张经理没说话,张经理这时候浑身尴尬,出去也不是,坐着也不是。

蒋大姐也意识到了问题,重新岔开话道:“那你说,现在有撒办法?”

“这要是额年轻滴时候,进山打猎,打不上哩给人下苦当长工,总有额个人吃滴一口饭,再实在不行,走到远处,去偷,去抢,额个人总是能够活下来。现在么,大半截身子进哩土,能活一天算一天。”

“不至于,不至于,不至于……”蒋大姐低声念叨着。

“粮仓”

“撒?”

“粮仓。额们陕省历史以来苦滴时候多,饿死人滴历史不算短,闯王滴戏你总该看过,额们学不哈人家扯旗造反,但是瞄准粮仓想办法总是个路子,家里头莫吃滴就离开家,阿达儿有吃滴,额们就到阿达儿去。”

蒋大姐老伴的一番话,听的张晓倩耳朵里嗡嗡嗡的。回来以后,她立即召集吴工、王二强等骨干秘密开了个小会,会上盘点了一下存粮,灾变前公账存粮580斤,3月4号迎亲团返回时还剩520斤,加上新购买的800斤,一共1320斤,截至今天,减去消耗,还剩1280斤,这些天家属吃饭是交了粮的,没有动用公账存粮。除了公账存粮外,个人私有存粮目前大概也有一千多斤,加起来总共就是两千多斤,一吨多一点,听起来挺多,但一细算,要供给61个人,最多能撑到今年年底,之后就彻底断粮了。

他们还算好的,趁着泥石流封路之前进购了一批粮食,周边的农村更惨,现在很多农民其实也跟城里人一样,花钱现买现吃。蒋大姐老伴描述的危险前景,其实指的是当下没有多少储备粮的一部分农户,他们一旦吃光了存粮,将会发生什么不难想象,也许对他们来说,尚书湖景区就是他们的“粮仓”。

(本章讨论里有相关情节的图片,欢迎大家移步观看~)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