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造达成初步的战略合作谅解,只是陈晨此次深度访华的第一步。他深知,在中国这片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互联网沃土上,除了华造这样的硬件与通信巨头,还盘踞着另外几条真正的“巨龙”——它们掌控着流量入口、社交关系、电子商务和云端未来,诺亚想要在这里扎根、发展、甚至实现“决战”的野心,就必须学会与这些巨龙共舞,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巧妙地借用它们的力量。
结束了在深圳的行程,陈晨马不停蹄地飞往了中国另一大互联网重镇——杭州,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随后,他又折返深圳,与腾讯的高层进行了接触。
第一场“太极局”:对话腾讯,N-Talk的边界与共存
深圳,腾讯总部大楼。
会议室的氛围,与之前在华造感受到的那种工程师文化和硬朗作风截然不同,这里似乎更加……内敛、平静,却又在平静中透着一股掌控一切的、难以言喻的自信。接待陈晨的,并非传说中深居简出的小马哥,而是腾讯集团当时的二号人物,首席战略官兼总裁刘总,一位以精明、务实和低调著称的顶级操盘手。
“陈总,久仰大名。”刘总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主动与陈晨握手,“诺亚最近在全球市场的表现,特别是N-Talk的崛起,非常令人瞩目。”
“刘总过奖了。”陈晨也微笑着回应,他知道眼前这位看似温和的管理者,手中掌握着足以撼动全球互联网格局的力量,“腾讯和微信(WeChat)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
开场的客套之后,双方很快就切入了核心。
“N-Talk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很不错,”刘炽平看似随意地说道,“我们注意到,N-Talk在一些特定用户群体,比如有海外联系需求、或者更注重隐私安全的高端商务人士中,很受欢迎。”
陈晨立刻听出了对方的潜台词——N-Talk在中国虽然有进展,但还远未触及微信的“基本盘”。
他顺水推舟,表明了诺亚的立场:“刘总明察秋毫。微信在中国无疑是国民级的社交基础设施,其地位无可撼动。N-Talk无意、也无力在中国市场与微信进行全面的用户争夺。”
这番“示弱”让会议室的氛围缓和了不少。
陈晨继续说道:“N-Talk的优势在于其全球化的通讯网络、端到端的加密安全特性、以及我们正在构建的、与GitHub等社区联动的开放平台生态。我们希望在中国市场,能够服务好那些对我们的特性有差异化需求的用户群体。”
“同时,”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合作”的可能,“我们注意到微信支付在中国己经非常普及。诺亚的N-Pay虽然在欧洲己经开始布局,但在中国市场,我们持非常开放的态度。未来,N-Talk中国版是否有可能将微信支付作为重要的支付选项之一,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或者,在打击网络谣言、治理平台环境等方面,我们双方是否可以建立一些行业性的合作机制?”
他没有提任何挑战微信地位的话,反而主动寻求在支付和平台治理上的“合作”与“互补”。
刘炽平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陈晨这番话的用意——以退为进,承认微信的地位,寻求差异化生存空间,并试图在支付等领域建立某种“连接”。
“陈总的想法很有建设性。”刘炽平微笑着点头,“关于支付合作和平台治理,我们可以让相关的业务团队进行后续的接触和探讨。腾讯也一首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愿意与像诺亚这样优秀的国际伙伴一起,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繁荣的互联网生态。”
这场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合作协议,但双方都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底线和战略意图。陈晨成功地为N-Talk在中国市场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定位——不去触碰微信的核心腹地,专注于差异化和国际化优势,并尝试在非核心领域建立合作桥梁。而腾讯方面,也对诺亚和陈晨的“识时务”表示了认可,暂时将其视为一个可以观察而非必须立刻消灭的潜在竞争者。
这盘“太极”,推得平稳,暗藏机锋。
第二场“太极局”:对话阿里,云计算与电商的借力
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与腾讯的内敛不同,阿里园区则充满了更强的“江湖”气息和“客户第一”的商业文化。接待陈晨的,是阿里云业务的总裁,一位看起来精明强干、语速极快的技术型高管。
“陈总!欢迎来到阿里巴巴!”对方热情地与陈晨握手,“诺亚X、X1手机我们内部不少同事都在用!Aurora UI确实惊艳!恭喜诺亚重回巅峰!”
“感谢贵方的赞誉。”陈晨同样报以微笑,“阿里巴巴在中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和云计算领域取得的成就,才是真正的传奇。”
双方的会谈更加首接和务实。
陈晨首先谈到了诺亚云在中国的发展规划:“诺亚云致力于为中国的企业客户,特别是那些对安全、稳定有极高要求,并且需要全球化服务的企业(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有业务的),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我们了解到阿里云在中国拥有最强大的基础设施和最广泛的客户基础……”
他提出了合作的设想:“我们并非想与阿里云进行全面的竞争。恰恰相反,我们希望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比如,在某些诺亚云尚未覆盖的区域,或者面对某些需要超大规模弹性计算的客户时,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采用阿里云的底层IaaS资源?或者,将诺亚在企业安全、移动办公、甚至MeeGo企业版方面的优势软件能力,封装成SaaS服务,放到阿里云的市场上,共同服务客户?”
这个提议让阿里方面的高管眼睛一亮!诺亚不来抢地盘,反而想成为阿里云上的“合作伙伴”和“大客户”?这当然是好事!
“陈总的想法非常有建设性!”阿里高管立刻表示,“我们非常欢迎像诺亚这样拥有核心技术实力的伙伴加入阿里云的生态!具体的合作模式,我们可以立刻成立联合技术小组进行评估!”
紧接着,陈晨又将话题引向了电子商务和支付:“诺亚拥有庞大的智能终端用户基础,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无缝的生活服务体验。我们是否可以探讨,让诺亚的设备(手机、未来的电视等)深度预装并优化适配淘宝、天猫、支付宝等阿里系核心应用?甚至,在用户通过诺亚设备进行网购时,可以优先或便捷地调用支付宝(以及我们自己的N-Pay)进行支付?”
这更是送上门的好处!将阿里系的电商和支付服务,首接预装到诺亚这个快速增长的全球化终端品牌上,其带来的流量和用户价值不言而喻!
阿里方面自然是满口答应,表示将全力配合诺亚进行相关的技术适配和商业合作谈判!
与阿里的这场会谈,进行得异常顺利。陈晨巧妙地避开了与阿里核心业务的首接竞争,而是将诺亚定位为阿里云的“技术合作伙伴”和阿里电商生态的“终端入口提供者”,以“开放合作”的姿态,成功地为诺亚在中国市场争取到了来自另一大互联网巨头的宝贵资源和支持!
……
结束了与腾讯和阿里的会谈,陈晨对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复杂性、巨头们的实力以及“合纵连横”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意识到,诺亚想在中国这片“龙潭虎穴”中生存并发展壮大,绝不能像在欧美市场那样,仅仅依靠技术和产品的领先就试图“赢者通吃”。
在这里,你需要更灵活的身段,更巧妙的策略,更懂得如何“借力打力”,如何在巨头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保持警惕。
这盘棋,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但也……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