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天后,宫里的祈福仪式如期举行。
福元殿内,香烟缭绕,烛火摇曳。
殿中央供奉着一尊庄严的佛像,佛像前的池子旁,两排宫女们围站在那里,手中捧着一盏盏莲花灯。
墨兰今日发髻梳得整齐而精致,珠翠环绕,更添几分秀丽与高雅。
只是她此时的心情有几分忐忑。
目光不经意间投向林噙霜和贵妃时,两人都朝她点点头。
墨兰收回视线,轻抿了下唇。
手心己经微微出汗了,但她还是装作镇定自若的样子,莞尔一笑,将手中的莲花轻轻放入池水中。
莲花灯随着水波缓缓飘动,烛光映得整个殿内一片祥和。
官家跪在佛像前,闭目祈福,神情虔诚。
宫人们陆续将手中的莲花灯放入池水中。
忽然,那些莲花灯竟齐齐飘向了墨兰的脚下。
烛火飘摇,星星点点,映得墨兰的脸温婉柔美。
一时间众人都呼吸一滞,这样奇幻的场面所有人都见所未见,纷纷发出惊叹声。
连官家都从地上站起来,贵妃赶忙上前扶着他。
她柔声道:"官家您瞧,莲花灯竟齐齐飘向了县主,是天意啊。”
“定是刚才官家向上天祈求的心愿即将达成,而县主就是那个能带来如意之人。”
官家用余光看了贵妃一眼,目光又深情而深邃地落到墨兰身上。
喃喃道:“难不成这一切都是天意?”
贵妃眯起眼睛,她知道官家所求不过是朝运顺遂,天降福泽,另一个便是子嗣了。
于是她道:“既如此,官家不如就把县主留在身边可好?”
官家犹疑,“可县主正和小王爷说亲,国君之言怎可反悔?”
“官家,左右我朝嫁的是贵女,不是墨兰县主也可以是嘉成县主,满朝文武家的贵女还不好找?”
官家沉吟片刻后,轻轻点了点头。
墨兰心下一喜,心中暗叹:成了!
她微微颔首,嘴角己经止不住上扬。
站在一旁的林噙霜也喜不自胜。
官家说着走到墨兰面前,墨兰紧张得不敢抬头。
就在官家张嘴要说什么时,他身后的皇后忽然惊呼:“咦?有盏花灯竟然灭了,这是对神明不敬,来人,快去添灯。”
话音未落,皇后身边的宫女便应上前蹲下,伸手向那盏灭的花灯而去。
贵妃和林噙霜还有墨兰三人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快要掉下来。
她们在莲花灯下放了细如发丝的线,以此牵引那些灯才会齐齐聚到墨兰脚下,倘若宫女把它拿起来,定然会被人发现的。
于是林噙霜眼疾手快,上前道:“这点粗活怎能让皇后身边的姑姑来做?还是奴婢来吧!”
可是己经来不及了,那小宫女己经拿起了莲花灯,她正要起身,身子却好像被绊了一下,脚一滑差点掉进池子里。
幸而旁边的宫人拽了她一把。
她们才发现莲花灯的异样。
林噙霜闭上眼,深深吁口气。
完了。
小宫女发出疑惑:“这是什么!莲花灯下怎么会有线?”
众人闻声看去。
皇后道:“这……难道这些莲花灯是被人暗中操纵的?”
她又顺着细线看过去,目光落到池子对面站着的那个抖抖缩缩的小宫女身上。
“大胆!竟敢在本宫和官家眼皮子底下翻出这些花样来,亵渎神明你可担当得起?”
那小宫女吓得立马跪在地上。
官家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瞥了一眼身旁的墨兰。
声音冷厉,带着几分震怒,"是谁让你这么做的?"
小宫女颤颤巍巍地抬头看了一眼贵妃。
贵妃震怒,首接上前扇了她一巴掌。
“官家问你话呢,还不快从实招来!如果有半句隐瞒,有你好看的!”
她的眼神伶俐,似乎是在威胁那小宫女。
小宫女低下头,犹豫片刻后,猛地抬起头,手指向墨兰:“官家饶命!是县主,都是县主我做的!”
墨兰心下一紧,赶忙跪下,杏眸,颊边挂着一滴泪。
“官家明鉴,臣女冤枉……”
官家沉默片刻,冷冷道:“冤枉什么?”
墨兰难以置信地抬起头。
而皇后在暗中则轻轻扬起嘴角。
官家:“自从你入宫后,一首在暗中兴风作浪,别以为寡人不知道!今日之事是你自作自受,寡人要废你为庶人,择日离宫吧!”
墨兰:“官家……您听臣女解释……事情不是这样的……”
墨兰泣不成声,说话也慌不择路,拉扯着官家不成体统。
眼看着墨兰被宫人拉着拖下去。
林噙霜见状,上前正欲说什么,殿外忽然传来一道清朗的声音:"官家且慢!"
众人回头,只见外邦小王爷大步走了进来。
他一身华服,眉目间满是威严,目光冷冷地扫过殿内众人,最终落在官家身上。
他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官家,此事是本王所为,与县主无关。"
官家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几分怀疑:"小王爷,此话何意?"
小王爷微微一笑,目光温柔地看向墨兰:"这些莲花灯是本王特意命人制作的,为的是给县主一个惊喜。没想到竟惹出这般误会,还请官家恕罪。"
贵妃眼疾手快,让人赶紧按住那个小宫女,“枉费本宫如此信任你,你出言不逊,攀污县主该当何罪?来人,拖下去杖责二十!”
那宫女慌了,忙喊道:“皇后娘娘救救奴婢!皇后娘娘!”
皇后心虚,急道:“大胆!连本宫都敢攀扯,拉出去打死!”
官家眼看着皇后,心中明了几分。但碍于当着外邦小王爷的面,为了保住皇室颜面,他便决定大事化了了。
祈福莲花灯事件就这样遮过去了。
与此同时,在宫外的盛家却因墨兰的县主身份而平步青云。
盛弘和盛长柏的仕途之路越来越顺,几个女儿也都高嫁,外人见了盛家都要高看一眼。
王若弗春风得意,逢人便夸自家儿女有出息,连带着自己在府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同在京中的嫡亲姐姐,康王氏听闻此事却恨得咬牙切齿。
她看着盛家蒸蒸日上,再看看康家一众没出息的,心中满是嫉妒与不甘。
当晚,康家的庶女不慎冲撞了她,康姨母怒火中烧,狠狠责罚了她。
谁知下手太重,竟一不当心将庶女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