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之下,晨光熹微,那缕缕金色光线仿若灵动的丝线,轻柔地洒落于金砖之上,瞬间激起一片夺目的光辉,似是为这庄严肃穆之地披上了一层璀璨的锦缎。百官身着朝服,队列齐整而庄重,犹如两列亘古不变的山峦,静静矗立在两旁,唯有衣袂偶尔随风而动,发出轻微的簌簌声。此刻,众人的目光仿若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齐刷刷地聚焦于金殿高台之上那新增之物。只见一把雕刻着五条龙的金色座椅傲然挺立,龙身蜿蜒盘旋,每一片鳞片都仿佛在闪耀着生命的光泽,其上镶嵌着的宝石在光线的映照下,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华彩,恰似夜空里坠落凡间的星辰,散发着神秘而的气息,令人不禁为之侧目。
“这多了一把椅子?”一位官员眉头轻皱,眼神中满是疑惑与好奇,嘴唇微微蠕动,低声轻语,那声音细微得如同一片羽毛飘落,却在这寂静的金殿中清晰可闻。
“你竟不知?”旁边一位年长些的官员微微侧身,头稍稍偏向一侧,眼睛眯成一条缝,悄声道,“今日大朝会瑾亲王也会前来,那可是一等王爵,享有一字并肩的殊遇,此等荣耀,自然是有座位的。若换作是长辈王爷,那便是摄政王的尊位,权势滔天,威震朝野。”这位年长官员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摇头,脸上的表情似是在感叹世事的奇妙与皇家的威严。
“原来如此。说起这瑾王殿下,那可是传奇之人,确是当得起这五龙椅。听闻他六岁之时,便能提刀上阵,对抗反贼,那幼小的身躯里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力挽狂澜,方才有了皇上如今的平稳登基,此等功绩,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一位官员目光中满是崇敬,眼睛睁得大大的,微微摇头感叹,脸上的肌肉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似乎在脑海中重现着当年那惊心动魄的场景。
“你所言的可是那位声名赫赫的战童?传说他六岁便手刃了投靠反贼的五位大将军,单枪匹马扭转战局,真乃天赐神将啊!”另一位官员接口说道,言语间难掩激动之色,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仿佛想要把这个传奇故事听得更加真切。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韦公公那尖细而悠长的声音仿若一道利箭,穿透了喧闹的空气:“皇上,瑾亲王驾到……百官跪迎……”
百官闻令,齐刷刷地跪地,衣袂飘动之声不绝于耳,仿若一阵秋风拂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君皓身着龙袍,身姿挺拔如松,他微微侧身,伸出手握住君晨的手,那手掌宽厚而温暖,传递着无尽的信任与关怀。君晨感受到兄长的力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二人从侧面缓步行上高台,君皓的龙袍拖曳在地,似一片流动的金色海洋,随着他的步伐微微起伏,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彰显着天子的威严。他带着君晨来到那五龙椅前,轻轻拍了拍君晨的肩膀,眼神中饱含信任与期许,那目光仿佛在说:“皇弟,这是你应得的。”而后才转身,稳步走向自已的龙椅,安然落座,动作沉稳而优雅,尽显帝王风范。
百官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呼声震天,在金殿内久久回荡,震得殿上的梁柱似乎都在微微颤抖。
皇上微微抬手,神色庄重而平和,脸上的表情严肃而不失亲和,沉声道:“众爱卿平身。”待百官起身,他继续说道:“今日乃皇弟瑾王第一次正式上朝,上朝前,朕与他于御书房相谈甚欢,谈及为官之道,朕以为其所言颇具深意。为官之道,大略有三。其一乃是无为而治,此恰似‘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理,为政者切不可肆意惊扰百姓,当顺应自然之法,遵循世间公理,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如鱼游于静水,鸟翔于晴空,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其二是以民为本,需心系苍生福祉,犹如‘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所云,要将百姓的忧愁喜乐时刻萦绕心间,感百姓之所感,思百姓之所思,为百姓排忧解难,方为良吏。其三则为清廉守正,秉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之念,于物欲横流之世,坚守内心的纯净质朴,减少私欲贪念,知晓满足则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便不会陷入危殆,如此方能在仕途之上善始善终,不失为官之德,不负百姓所托。望众爱卿皆能铭记于心,共佐朝政,兴我朝邦。”皇上的声音在金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重地敲在百官的心坎上。
皇上一言既出,金殿之内仿若微风拂过静谧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百官们先是面面相觑,眼神交汇间传递着各种复杂的情绪,短暂的寂静后,继而交头接耳,议论之声渐起,如同一群蜜蜂嗡嗡作响。
只见几位老臣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认同与赞赏,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因欣慰而舒展了几分。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学士上前一步,他迈着沉稳的步伐,双手恭敬地拱手行礼道:“陛下,瑾王殿下此番高见,实乃金玉良言。想我朝自开国以来,秉持无为而治之理念,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国力日益昌盛。如今天下初定,更需各级官员将百姓疾苦挂怀,清廉奉公,不逾矩,不贪墨,方能保我朝江山永固。老臣以为,可将此为官之道编订成册,分发于各地衙门,供官员们日夜诵读,自省吾身。”这位大学士眼神坚定,语气诚恳,似乎已经看到了在这为官之道的指引下,朝廷吏治清明,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
一些年轻官员则面露钦佩之色,眼神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仿佛浑身都充满了干劲。一位新晋的御史亦出列奏道:“陛下,瑾王殿下所言之理,如明灯照亮臣等前行之路。臣职在监察,往日但知纠察不法,今闻此道,方悟应以百姓心为心,不仅察官场之弊,更要关注民生之困。臣愿以此为志,深入民间,访查民情,为陛下和瑾王殿下的惠民之策探寻实情,为我朝吏治清明竭尽心力。”这位御史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也有少数官员微微皱眉,神色略显不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惶恐。一位地方官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心中暗自思忖:“这等严苛的为官标准,日后行事怕是诸多掣肘。”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眼神游移不定,但见周围同僚纷纷表态,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躬身说道:“陛下,瑾王殿下所言极是。臣定当铭记于心,只是臣在地方,事务繁杂琐碎,难免有失偏颇之处。还望陛下和殿下多加提点,臣必当努力践行,不负圣恩。”这位地方官说话时,声音略显干涩,脸上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试图掩饰内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