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神眼鉴宝,暴富不过分吧 > 第296章 钱专家

第296章 钱专家

徐天和王志强匆匆赶到古玩街,远远就看见自己店门口围了一大群人。

人群中间,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对着摄像机侃侃而谈。

“各位观众朋友们,我是资深古玩鉴定专家钱文博。今天我要为大家揭露一个天大的骗局!”钱文博指着身后的古玩店,声音激昂地说道:“这家店的老板徐天,打着神眼鉴宝的幌子,专门坑害无知的消费者!”

围观的群众议论纷纷。

“真的假的?这店我知道,生意挺好的啊。”

“专家都这么说了,肯定有问题。”

“现在骗子太多了,防不胜防啊。”

钱文博越说越起劲:“我刚才进去看了,里面卖的东西百分之九十都是赝品!那个徐天就是个江湖骗子,大家千万别上当!”

就在这时,人群后面传来一个淡定的声音:“钱专家,您这话说得可有点太绝对了。”

众人回头一看,正是徐天缓缓走了过来。

钱文博看到徐天,眼中闪过一丝慌张,但很快又恢复了底气:“徐天,你终于敢露面了!今天我就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揭穿你的真面目!”

徐天走到人群中央,面色平静:“钱专家,您刚才说我店里百分之九十都是赝品?”

“没错!”钱文博挺起胸膛,“我从事古玩鉴定三十年,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那好。”徐天淡淡一笑,“既然您这么有把握,要不我们当众比试一下鉴定能力?”

钱文博愣了一下:“比试?”

“对,就在这里,当着所有人的面。”徐天指着围观的群众和记者,“您不是说我是骗子吗?那就用实力说话。”

围观群众顿时来了精神。

“好啊,当场比试!”

“这下有好戏看了!”

“真金不怕火炼,是骗子还是专家,一试便知!”

钱文博有些骑虎难下,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退缩:“比就比!不过要比什么?”

徐天环视一圈,目光落在了不远处一个古玩摊位上:“就比鉴定那个摊位上的东西吧。我们各自选三件,互相鉴定对方选的物品。谁的判断更准确,谁就赢。”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听到这话连忙摆手:“哎呀,两位大师,我这小摊上的东西都是地摊货,不值几个钱的。”

“老板您别谦虚。”徐天笑道,“真品假货,不在价值高低,在于眼力好坏。”

钱文博咬咬牙:“好!我接受挑战!”

很快,两人分别在摊位上选好了三件物品。

钱文博选的三件分别是:一个青花瓷碗、一块和田玉佩、一幅山水画。而徐天选择的则是:一个铜镜、一只紫砂壶、一串佛珠。

摊主看着这两位“专家”在自己摊子上翻来翻去,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可是免费的广告啊,不管谁赢谁输,自己的摊子都要出名了。

“那我们就按顺序来吧。”徐天拿起钱文博选的青花瓷碗,“钱专家,您先说说这个碗怎么样?”

钱文博拿着碗仔细端详,故作深沉地说道:“这是一只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碗,釉面光润,青花发色纯正,胎质细腻。从器型和纹饰来看,应该是官窑出品,市场价值至少在十万以上。”

围观群众发出阵阵惊叹声。

“哇,十万啊!”

“专家就是专家,一眼就能看出这么多门道。”

“老板,你这是要发财了!”

摊主听得心花怒放,连连点头:“专家说得对,我这碗确实是传家宝!”

钱文博得意地看着徐天:“轮到你了,说说你的看法。”

徐天接过瓷碗,神眼瞬间洞察了一切。这碗确实是现代仿品,而且工艺粗糙,连地摊货都算不上。

“这位摊主老板,您这碗是从哪儿得来的?”徐天没有首接下结论,而是先问起了来源。

摊主眼神有些闪躲,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嘛,是我从一个老同事那里收来的,他说是祖传的。”

徐天轻轻转动着瓷碗,指尖抚过碗底:“钱专家,您刚才说这是康熙官窑,那您看看这底款。”

钱文博凑近一看,碗底写着“大清康熙年制”六个字,字体端正,看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

“底款无误,字体规整,确实是康熙官窑的特征。”钱文博更加得意,“徐天,你该不会连这点基础都不懂吧?”

围观群众也跟着点头,觉得钱文博说得有道理。

徐天淡淡一笑:“钱专家,您再仔细看看这底款的'年'字。”

钱文博皱着眉头又看了一遍:“'年'字怎么了?写得挺标准的啊。”

“康熙年间的'年'字,中间那一横是不出头的。”徐天的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而这个碗上的'年'字,中间那一横明显出头了。这是现代仿品的典型特征,因为现代人写字习惯和古代不同。”

人群中有几个懂行的立刻点头:“对对对,徐先生说得没错!康熙款的'年'字确实不出头!”

钱文博脸色一变,强撑着说:“这、这可能是个别情况…”

“还有。”徐天继续说道,“您看这釉面,虽然看起来光润,但火光太新。真正的康熙瓷器经过几百年,釉面会有一种内敛的温润感,而这个碗的釉面贼光刺眼,明显是现代化学釉料的特征。”

围观的古玩爱好者们开始窃窃私语。

“徐先生说得有道理啊…”

“我刚才也觉得这碗有点亮得过分。”

“看来钱专家这次看走眼了。”

钱文博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但还在死撑:“光凭这两点就说是假的,未免太草率了!”

“那我再给您提供一个证据。”徐天将碗翻过来,指着碗底边缘,“您看这里有个很小的气泡痕迹,这是现代机器制作时留下的。古代手工拉坯是不可能出现这种规律性气泡的。”

在场几个资深藏家都凑过来仔细观看,果然在碗底发现了徐天说的那个细微痕迹。

“真的有!”

“这确实是机器制作的痕迹!”

“徐先生的眼力真是厉害!”

摊主的脸彻底绿了,刚才还在心里盘算着十万块钱怎么花,现在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钱文博更是面红耳赤,但依然嘴硬:“就算这个碗有问题,但我选的另外两件…”

“别急,我们一件一件来。”徐天拿起那块和田玉佩,“这块玉佩,钱专家您怎么看?”

钱文博这次更加谨慎,仔细观察了好几分钟才开口:“这是一块和田白玉雕刻的龙凤呈祥佩,质地温润,雕工精细,应该是明代的作品,价值在五万左右。”

徐天接过玉佩,神眼一扫,差点笑出声来。这哪里是什么和田玉,分明就是普通的阿富汗玉,市场价不超过五十块钱。

“钱专家,您说这是和田玉?”

“当然!你看这质地,这色泽,妥妥的和田料。”钱文博信心满满。

徐天举起玉佩,对着光线照了照:“各位请看,真正的和田玉有一种油润的质感,而且透光性很特殊。这块玉透光后呈现的是一种死白色,没有任何油润感。这明显是阿富汗玉冒充的。”

人群中有个年轻人立刻用手机照明对着玉佩打光,果然如徐天所说,透光后呈现出毫无生气的死白色。

“而且您看这雕工。”徐天继续分析,“真正明代的玉雕,线条应该是手工一刀一刀雕出来的,会有细微的不规则痕迹。而这个佩子上的纹路过于规整,明显是现代机器雕刻的产物。”

一个看起来很有经验的老藏家点头称赞:“小伙子说得对!这雕工确实太死板了,没有古代工匠的灵动感。”

钱文博的额头开始冒汗,声音也有些颤抖:“这…这只是意外…”

“那我们看看最后一件。”徐天拿起那幅山水画,还没展开就摇了摇头,“钱专家,您确定要让我当众鉴定这幅画吗?”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