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见多识广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给高拱张居正铺路

第一百六十八章 给高拱张居正铺路

运输机隆隆驶去,带给嘉靖朝君臣的便只剩下震撼。

接下来的几日,所有人都默契地没有再提这件事,每天依旧像以前那样上朝,办公。

只是现在已经没有朝会了。

嘉靖自从那日后就说是病重,每天躺在西苑不出来,乾清宫也不去,像是死了。

直到数日后的四月下旬,那只大鸟再次出现在皇宫上空的时候,嘉靖垂死病中惊坐起,宛如医学奇迹般又好了。

“太祖爷来了,太祖爷来了。”

嘉靖在西苑听说消息,欣喜若狂,立马让黄锦陈洪等人服侍穿好衣服,急匆匆向着乾清宫而去。

等他到的时候,蓝鲸10已经落下来,老朱一马当先地从机舱里走出来。

他的身后跟着朱载坖和张居正,两个人跟去的时候一脸忐忑不同,如今却是面色沉稳,甚至还带了一丝喜悦。

徐阶等官员之前就听到汇报,只是大明门离乾清宫比较远,因而还没有到。

嘉靖先过来。

一过来后,他的态度变了许多,没有再像前几日那般歇斯底里,而是整了整衣冠,终于恭敬地上前弯腰鞠躬行礼道:“孙儿参见太祖。”

“唉。”

老朱长叹一口气,说道:“随朕来吧。”

说罢迈步向乾清宫。

嘉靖赶忙跟在身后,来到朱载坖身边低声道:“吾儿,快跟为父说说,仙界那边是什么模样?”

“额.......”

朱载坖欲言又止,就在嘉靖急着催促的时候,老朱已经进了大殿,坐上了高台龙椅。

众人看向朱载坖和张居正,二人恭恭敬敬跪下磕头道:“参见太祖。”

“参见太祖。”

他们两个人跪了,其余黄锦、陈洪、冯保以及周围侍卫才跪下。

嘉靖也急忙跪下跟着附和。

“平身吧。”

“谢太祖。”

“群臣都到了吗?”

老朱看着下方。

黄锦忙道:“回太祖,马上到。”

众人便稍微等了一会儿。

徐阶、李春芳、郭朴、高拱等十多名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纷纷入内。

进入殿中,大家就看到下面众人老老实实地站着,老朱高坐主位。

相比于上次,这次可没有人质,然而包括嘉靖在内,大家都凛然而立,在场众人都是人精,自然猜到了原因。

想来是太祖的身份已经得到确定,只是一时间也没有马上有所行动,目光看向黄锦陈洪等人。

黄锦就给大家使了个眼色,然后大声道:“百官觐见太祖陛下!”

“臣等觐见太祖陛下!”

听到黄锦的喊话,徐阶等人才算是放心下来,忙不迭跪下磕头。

“平身吧。”

“谢陛下。”

“朕这次来嘉靖,便是要剪除大明祸乱根源。”

老朱等众人都站好了,才缓缓开口道:“自成化、弘治、正德年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流民四散,百姓凋敝。至嘉靖登基,早年间还好,可之后却沉迷修道,任用严嵩等奸臣为自己搜刮银钱,以至贪官污吏横生,百姓民生日益艰难。继任者隆庆又死得早,江山交在了一个不成器的万历手中,闹得边患不断,内部造反者不计其数,不到百年便亡了国。”

说着他又看向众人道:“朕便是要来拨乱反正,杀一些人,扶持一些人,罢黜一些人,尔等可曾明白?”

嘉靖慌忙说道:“孙儿自知德行浅薄,一切自由太祖定夺。”

“你的话.......”

老朱沉吟起来。

他之前看嘉靖那油盐不进的样子就来气。

原本是打算直接废了,让他自生自灭,待在深宫慢慢等死就好。

反正既然如此已经证实了自己太祖身份,哪怕嘉靖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根深蒂固,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毕竟是老朱家子孙。

朱元璋就这点不好,对待自己的血脉亲人过分宽容。

当初处理大朱棣那边那群畜生儿子的时候,就算那些儿子坏事做尽,最终也就是废掉王爵,圈禁终生而已,没有下狠心杀掉。

现在再看嘉靖的话,只能说要弄死他确实不太忍心,好歹现在人家也是恭恭敬敬地叫自己老祖宗。

因而瞧着嘉靖那期盼的眼神,迟疑许久,老朱才缓缓开口道:“这世上哪来的修真,神仙之事是没有,但你跟朕去洪武吧。清一清你体内的丹毒,调养调养身体,或许还能多活些年岁。”

“这世上真的没有仙人吗?”

嘉靖双目圆睁,有些踉跄地退后几步,满脸不敢置信。

“没有。”

老朱摇摇头道:“海瑞说的没错,陶仲文尚不能长生,你凭什么能长生不死?历朝历代多少皇帝想追求这修仙之道,有人能成吗?长生不过是虚妄。”

嘉靖的精气神好像瞬间被抽走,整个人苍老了十岁,又不死心道:“既然如此,那太祖为何又长生至此?”

“我嘛。”

老朱指着自己,笑呵呵地道:“因为我并非此番世界的朱元璋,而是洪武时候的朱元璋。”

“洪武时候的朱元璋?”

下方众人纳闷不已,不明白他说的什么意思。

朱云峰就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洪武和嘉靖就像两只并列放在一起的筷子,本来应该是一前一后互不干涉。但有一天时空隧道打开,让它们连接在了一起。不仅仅是洪武和嘉靖,洪武还能去建文、永乐、洪熙、宣德等朝。事实上在来嘉靖之前,老祖宗就已经去过大明末年的崇祯朝,还去了南明,扶大厦之将倾,把寇略中原,屠杀汉人的鞑子清扫一空!”

“这........”

众人有点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就是洪武朝的朱元璋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在了嘉靖朝,而不是指朱元璋能活二百多岁来到了这里。

“父皇。”

到了这个时候,朱载坖也不得走过去搀扶着嘉靖说道:“父皇,太祖他老人家说的是对的,孩儿不仅去了洪武,也去了四百多年后的世界,这世上的确没有人能长生不死。太祖能够出现在这里,与修仙无关,而是.......好像叫什么科学。”

“是的陛下,后世科学之兴盛,让臣叹为观止,臣以为大明未来的出路就在科学之道。臣听说后世在科学之道研究斐然,能让人活一百余岁。”

张居正也说道:“陛下现在才六十,身子骨还算康健,跟着太祖去后好好调养身体。万一几十年后后世的科学之道又有了新的进展,未尝不能让人活二百岁,三百岁,乃至长生。”

他说的自然是生命科学,张居正到了现代后,因为嘉靖的事情,也特意找朱云峰问过,知道了后世生命科学的情况。

事实上到了2033年,生命科学的发展还是不错,虽然没有大幅度延续人类的生命,但那些有钱有权的大人物已经可以打一些延寿针,突破寿命的上限。

像一些特别有钱的富豪,如今有活到120多岁的人。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保持良好的作息,好好经过现代医学调养身体,以嘉靖能硬抗毒丹三十多年才死的体魄,活到80岁没什么问题。

嘉靖颓然坐在了下方台阶上,没有再说话。

老朱随后说道:“那就这样吧。明就传位给朱载坖,随后跟我走。不然你到今年十二月份就得死,是死是活你自己想清楚。”

接着他又道:“海瑞呢?把海瑞叫来。”

“臣马上去传。”

黄锦连忙跑了出去。

等他走后,老朱又道:“朱载坖登基后,高拱和张居正可为宰辅,你们二人脾气秉性不合。但朕有言在先,张居正虽为次辅,然一切考量以张居正为主。”

下方高拱心中一震,连忙问道:“太祖,臣莫不是做了什么错事?”

“你没做错,但你独断专行,且改革措施过于激进,相比之下,张居正改革虽然沿用了你的改革措施,却做得更好。”

老朱摇摇头。

在这件事上张居正改革确实是有不少沿用了高拱改革。

高拱改革主要在吏治、军事以及经济上。

吏治采用吏部考课条例,对官员进行考核,被张居正剔除“三途并用制度”,又进一步完善为考成法。

经济上以漕粮折银,张居正剔除“盐政市场化改革”,将漕粮折银融入了融入一条鞭法。

军事上要求加大边将的专业素养,张居正剔除“激进裁撤驿站”,重用戚继光、李成梁,加强了隆庆至万历初期的军事能力。

但这些改革内容实际上本来就是高拱和张居正一起制定,只是高拱更加激进,且独断专横。

张居正则略微保守一点,面对高拱更激进的政策十分不满。

所以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张居正抄袭了高拱的政策,只是两个人都有改革这方面措施的意向,但具体内容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最终张居正通过与冯保联合,把高拱斗下台,才总算是独揽大权,完成了整个改革内容。

而之后张居正的改革不仅比高拱改革更完善,内容也更详细。

除了军事、经济和吏治以外,他还对教育、土地、税法、民生、治河等多项领域完成了改制,大大加强了大明的国力,可以说效果和成绩都有目共睹。

因而相比于张居正,高拱只能说改革措施确实有。

但一来没那么完善,二来行事风格过于激进,激起大量利益集团的抗争,很容易落到失败的下场。

因此在老朱看来,张居正的改革肯定更好。

唯一的隐患就是现在把高拱留下来,会不会导致二人一直出现分歧的问题。

这一点他也不担心。

开国太祖的威望摆在这里,朱元璋开了口,以张居正为主,那就只能以他为主。

甚至别说让谁主次的问题,就算是要废了嘉靖,甚至不想要让朱载坖当皇帝,在宗室里随便挑个人出来,别人也无话可说。

因为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没有老朱就没有大明,因此大明的事情不仅仅是大明人的国事,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家事。

见此高拱也只好应道:“臣遵旨。”

“朕最恨贪官了。”

等高拱应下,老朱目光森然,又望向下方所谓清流领袖徐阶,沉声道:“朕听闻有人歪曲朕善待士子的本意,只要中举,就将以前朕颁布的减免一定税额,改成全部免税?于是多有农人投献田地给举人进士,以换取不向朝廷纳税。而这样的硕鼠,在如今朕的大明遍地都是,以至于田亩数量日益减少,朝廷的税收也日益减少,可有此事?”

徐阶浑身一颤。

他在老家松江府有田,不多,理论上应该是二十四万亩。

事实上这还是正史《明史·徐阶传》记载的数目,而根据范守己的《皇明肃皇外史》和海瑞的《被论自陈不职疏》记载的就更多。

《皇明肃皇外史》记载是四十万亩,海瑞则说“松江田半属徐府”。根据万历六年张居正丈量全国田亩所得,松江府的田地有409万亩,就意味着徐家有200万亩田。

这自然是夸张了些,但范守己和海瑞作为与徐阶同时期的人。海瑞当应天巡抚还强制令徐阶把强占百姓的数万亩田地退回去,补交历年税款,可以说是事情的亲历者,描述的自然不会太假。

更何况严嵩倒台后,又有许多御史上书弹劾徐阶,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田连阡陌”,可见徐家的家产不知道多少。

而徐阶老爹最开始只是个小小的县丞,据说只有祖田三千亩。等到了徐阶发达之后,田亩数量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膨胀,短短几十年就翻了上百倍,里面有多少猫腻谁人不知?

老朱早就调查过徐阶的资料。

根据史料记载,他的田产来源主要就有三种,一是接受投献以避税,二是侵占朝廷官田,三是趁着灾荒年月低价兼并破产自耕农的土地。

这三种方式基本就涵盖了当时有钱有势的官员、地主阶级如何兼并土地,并且逃避纳税的套路。

可以说张居正改革,就是动了这部分利益蛋糕。

如今老朱既然在,那自然要一并给他把账目算个清楚,也算是趁着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个人威望给张居正和高拱未来改革的事情铺一条路。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