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草色深时见深流 > 第37章:咖啡角的香气

第37章:咖啡角的香气

深流书店的“溪川乡情”专区和“旧书情怀角”的雏形,如同两株新植下的幼苗,在书店的角落里悄然生长。阳光透过窗棂,在重新排列的书架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陈嘉树在小圆桌旁规律的笔触声中稳步推进复习;李阿婆果然将老伴珍藏的1950年代小学语文课本带了过来(封面己然泛黄脱页,内容全是繁体竖排),成了“旧书情怀角”的第一件珍贵展品,吸引了不少街坊围观;温语涵正忙着设计“乡情专区”的图文卡和“旧书角”的陈列。

江明月的精力,除了书店的日常整理和应对温语涵偶尔的灵感突袭外,似乎多了一份额外的专注——投向了书店后面那个小小的茶水区。

自从那次暴雨天为林见深泡了那杯“赔罪”咖啡后,江明月心里便存了一个念头。作为一家书店,茶水供应本是附属点缀,品质一首很普通——普通的挂耳袋装商业豆,普通的热水壶烧水,讲究个便利快速就好。但许暮云每次带来的“转角”咖啡那扑鼻的香气,陈伯、李阿婆他们品茗时的满足神情,甚至林见深接过咖啡时那一声平淡的“谢谢”……都让她觉得,书和茶/咖啡本就是天然的伴侣。能为沉浸在书海中的人送上一杯用心冲泡、香气宜人的饮品,或许也是一种无声的尊重与服务提升?尤其是在书店尝试注入更多社区温度和故事感的当下。

更重要的是,那次为林见深端上咖啡时,他那双沉静的眼睛看过来的瞬间,让她感觉到,一杯好咖啡,可能不只是饮品,也是一份小小的、能被感知的心意。

于是,江明月开始了她的咖啡“精进”实验。

她不再满足于超市卖的普通综合豆。她拿着手机做了些功课,又在“转角”咖啡(带着学习和“偷师”的意图)品尝了几次不同单品豆后,最终狠心在网上下单了一小包评价不错、中深度烘焙的埃塞俄比亚单品咖啡豆(以柑橘和莓果风味突出)和一包她认为口感更均衡、更适合大众口味的哥伦比亚单品豆。豆子装在深褐色的单向排气阀包装袋里,一打开袋子,一股浓郁的、带着坚果和轻微焦糖气息的烘焙香气便扑面而来,与之前速溶或普通商业豆的味道截然不同!

她还添置了一个小巧的银色金属手摇磨豆机——不是那种刀片式简易切割,而是配有三档可调节研磨刻度的锥形陶瓷磨芯手摇器。工具有了,学问更大。

这天下午,没什么客人。江明月拿出新工具和豆子,在茶水区的小台面上开始了她的练习课。窗外阳光正好,照在小磨豆机上闪闪发亮。

她拧开磨豆机顶盖,小心地将一小把深褐色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约15克)倒入豆仓。合上盖子,选定了一个中等粗细的研磨刻度。然后,她握住了磨豆机两侧的磨柄。

“咔……咔……沙沙沙……”

金属磨柄与陶瓷磨芯摩擦,发出短促而富有节奏的声响。手摇动并不费力,甚至带着一种奇妙的机械韵律感。伴随着这悦耳的摩擦声,咖啡豆在豆仓里跳跃、碎裂,变成细小的碎屑颗粒。磨豆机下方透明的粉仓里,棕色的咖啡粉末逐渐积累,散发出更加浓郁集中的香气——坚果味减弱,柑橘的清冽果酸和莓果的甜香被释放出来,仿佛阳光包裹下的水果粒在研磨中释放了精华。

江明月一边摇着,一边凑近透明粉仓观察粉末的均匀度和粗细。豆子磨完了。她将粉仓小心地取下,将均匀、散发着热腾腾香气的咖啡粉倒入滤杯中,轻轻拍平。动作还不够利落,带着初次尝试的小心。

水温是另一个关键。按照网上的建议,她准备了一把手冲专用的细嘴温度计水壶。之前只凭感觉烧开的水温太高,容易烫出苦味。她将水烧开后稍等降温,眼睛紧紧盯着温度计:95度……92度……89度……86度……

“就是现在!”她默念着,提起水壶,开始第一次注水。

水柱从细长的壶嘴缓缓流出,并非一股脑倒进去,而是像打圈画“の”字般,轻柔地、均匀地淋在咖啡粉表面,从中心向外扩散。

“滋……啦……”

热水接触咖啡粉的瞬间,细微的气泡声如同种子破土的呼吸,一股清新明亮的果香伴随着淡淡的白色水汽骤然升腾、弥漫开来!这是咖啡粉“闷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香气,像柑橘皮被挤破瞬间的清新,极其短暂却

江明月的心脏也跟着跳快了一拍,这香气让她惊喜又新奇。她暂停注水,让咖啡粉吸收水分,静待三十秒。

闷蒸结束。她再次提起水壶,手臂悬停在滤杯上方,开始更稳定、更流畅、由内而外的同心圆式注水。水流稳定,仿佛带着某种专注的韵律。

“哗……”

水流的声音持续着,浅棕色的液体穿透滤纸汇集在下方洁白的马克杯里,一层浅金色的咖啡脂泡沫(crema)在表面慢慢形成(虽然不及意式机浓郁,但足够明显)。

整个过程,无论是手摇磨豆机的“咔咔沙沙”声,水珠接触滚烫水壶的“噗噗”声,还是闷蒸时的“滋啦”轻响和后续水流的“哗哗”声,都如同一种独特的节奏,与书店里书页翻动、笔尖书写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一杯清澈透明、带着琥珀色泽的新鲜手冲咖啡诞生了。蒸汽氤氲上升,柑橘与莓果的香气清新而明亮,夹杂着烘焙带来的微甜感。

江明月小心地端起杯子,凑近闻了闻,又小口尝了一点。确实比之前的挂耳更干净,酸味明亮但不尖锐,苦味很弱,回甘明显。虽然手艺还很稚嫩,但能感受到豆子本身的魅力被唤醒了更多。她脸上浮现出满足和一点点小得意。

就在这时,书店门口的风铃“叮铃”一声脆响。

许暮云走了进来,手里依旧拎着那个印有“转角”咖啡logo的纸袋(里面装着几款新到的甜点),脸上带着恬淡的笑意。

“下午好啊各位!”她走向柜台。

“暮云姐来啦!”温语涵笑着打招呼。

“小许带什么好吃的了?”李阿婆也问。

“新出的两款戚风蛋糕,一款抹茶红豆,一款芒果慕斯夹心。”许暮云将纸袋放在柜台边,目光很自然地扫过茶水区,“明月,帮我泡杯美式?”她习惯性地补充了一句。

“好!稍等!”江明月放下自己刚品完的那杯练习品,心中一紧,随即又涌上一丝跃跃欲试的小紧张。检验成果的时刻到了!她拿出刚开封的哥伦比亚豆子(大众接受度更高),再次重复刚才的步骤。磨豆机的“咔咔沙沙”,细水流注入的“哗哗”声再次响起。这次动作熟练了一些,水流更加稳定流畅。闷蒸时的咖啡香气再次弥漫开来,依然是坚果焦糖风味主导,带着哥伦比亚特有的醇厚感。

几分钟后,一杯冒着热气、色泽深邃的哥伦比亚手冲被江明月小心地放在柜台上,轻轻推到许暮云面前。白瓷马克杯里,清澈的深棕色咖啡液微微荡漾,表面那层薄薄的、浅金色的泡沫尚未完全消散。

“谢谢。”许暮云微笑着接过杯子,和往常一样。她的动作优雅依旧,没有立刻品尝,而是很自然地将杯子凑近鼻尖,轻轻吸了一口气。这个动作很平常,但她拿着杯子的手指,在呼吸的刹那似乎微微顿了一下。

然后,她垂眸,看着杯中清澈的液体和金色的微沫,停顿了一秒。才端起杯子,凑近唇边,浅浅地啜饮了一口。她的姿态专注而宁静。

咖啡入口。

一秒。

两秒。

许暮云没有立刻放下杯子,而是细细地、似乎在口腔内感受了片刻。那双总是平静如水的眼眸中,极其快速地掠过一丝极淡的惊讶,随即被一种清晰可见的、温和的认可取代。

她抬起头,目光落在脸上带着不易察觉紧张、眼中藏着期待的江明月脸上,清晰地开口。语气不像平时那温和淡然的评价,这次带着一种明确的、无法忽视的赞赏:

“明月,”她的声音比刚才轻了些,却字字清晰,像珍珠落玉盘,“……这杯……”

她微微停顿,似乎在品味那份感觉,然后唇角扬起一抹真切的、带着赞许的弧度:

“……味道香醇多了。”

不是模糊的“挺好”或者“不错”,而是精准的“香醇多了”!

“香醇多了”——首接点明了品质的变化,肯定了改进的方向和成效!

那西个字像带着魔力的小音符,瞬间点亮了江明月的心房!那里面蕴含的专业认可,比任何客套的夸奖都更珍贵,更有分量!她努力改善咖啡品质的用心,被真正地品尝到了、理解了、肯定了!

“啊……是吗?”江明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脸上泛起微微红晕,心里却像炸开了快乐的烟花,“我……我换了一种豆子,也试着……学着控制水温和方法……”

她的语气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和一点点如释重负。

“嗯,”许暮云又啜饮了一口,眼神温和地看着杯中咖啡,“豆子选得不错,哥伦比亚的均衡感很适合日常。水温和萃取时间控制得也挺好,酸和苦很平衡……有进步!”她没有深入谈专业的品鉴术语,用最朴素的语言给出了最高的评价。她端着杯子,那姿态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真正的在品味。

江明月嘴角的笑容止不住地漾开,那点关于豆子选择、磨豆粗幼、水温高低、水流控制的小小探索带来的成就感,在许暮云这一句清晰而专业的认可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却是在自己一方小小天地里努力付出后被感知、被肯定的温暖。

窗外的阳光似乎格外明媚,书店里弥漫着书墨香与新煮咖啡交织的独特气息。许暮云慢慢地喝着那杯被评价为“香醇多了”的咖啡,唇角的笑意加深了几分。她带来的保温杯,静静地立在纸袋旁,杯口没有打开。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