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碧辉煌的乾清宫内,龙案之上,奏折堆积如山,似是怎么也处理不完。萧景珩身着明黄色龙袍,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在奏折上不停批画着,神色疲惫。当最后一抹余晖悄然隐没于宫墙之后,他终于搁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酸涩的眉心,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随着晚膳时间的到来,御膳房的太监们鱼贯而入,一道道珍馐美馔被小心翼翼地摆上餐桌。燕窝、鱼翅、熊掌……皆是世间难得的美味,摆盘精致得如同艺术品,可萧景珩瞅着这些菜肴,却只觉味同嚼蜡,兴致缺缺。这些平日里象征着尊贵与奢华的宫廷美食,如今却像一道道乏味的程式,虽色香味俱全,却总让他觉得少了几分触动心底的烟火气。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宫外那热闹非凡的夜市,飘向了姜雨薇的小吃摊。记忆里,那一方小小的摊位,烟火升腾,香气西溢。烤架上的肉串被炭火舔舐得滋滋冒油,师傅熟练地撒上一把混合着孜然、辣椒的秘制香料,瞬间,一股勾魂摄魄的香味便钻入鼻腔。咬上一口,鲜嫩的肉汁在口中迸发,香料的辛香与肉香完美交融,令人欲罢不能;还有那外酥里糯的烤玉米,刷上一层香甜的酱料,每啃上一口,都能让人的味蕾沉浸在甜蜜与满足之中。想到这儿,萧景珩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眼神中满是渴望。
“来人。”萧景珩突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殿宇中回荡。贴身太监小德子闻声,立刻疾步上前,恭敬地垂手而立:“陛下,您有何吩咐?”萧景珩微微抬眸,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传朕旨意,速派快马前往西北,向皇后娘娘的父帅讨要些香料来。”小德子一愣,香料虽珍贵,但并非宫中没有,陛下突然讨要,实在令人费解。可他也不敢多问,只得赶忙领命,匆匆退下安排去了。
没过几日,西北的快马便疾驰入宫,一路扬起的尘土还未消散,香料便被呈到了萧景珩面前。他迫不及待地命人将香料送往御膳房,亲自向御厨们详细描述着小吃的做法,言辞间满是期待。御厨们虽面露难色,但也只能领命照做。然而,习惯了精致宫廷烹饪的御厨们,终究难以把握街头小吃的精髓。做出来的烤肉串,肉质虽鲜嫩,却少了那份街头的烟火气与豪爽;烤玉米也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酱料的味道怎么也调不对。
萧景珩尝了尝,眉头皱得更深了,满心失望。他无奈地拉着姜雨薇的手,眼中满是委屈与期盼:“爱妃,还是你做的好吃,御厨做的都不对味儿。”姜雨薇看着他那副可怜巴巴的馋样,先是一愣,紧接着笑得前仰后合,捧着肚子调侃道:“陛下,您这是馋虫上脑啦?堂堂帝王,竟为了小吃这般模样。”那清脆的笑声在殿内回荡,如银铃般悦耳。
萧景珩也不恼,反而嘿嘿笑着,像个被拆穿小心思的孩子:“爱妃有所不知,朕吃腻了那些宫廷菜,就惦记着你那小吃摊的味道,别的都入不了口。”说着,还可怜巴巴地望着姜雨薇,眼神中满是祈求,活像只讨食的小狗。
姜雨薇见他实在馋得慌,终究还是心软了。她轻移莲步,走进坤宁宫的小厨房。挽起衣袖,露出一截白皙的小臂,熟练地拿起食材,开始烹饪起来。不一会儿,熟悉的香味便在坤宁宫弥漫开来。那股浓郁的香气,顺着殿门飘出,钻进了萧景珩的鼻腔。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在一旁来回踱步。
终于,姜雨薇端着一盘刚出炉的烤肉串走了出来。萧景珩立刻迎上前去,也顾不得帝王的仪态,伸手就拿起一串,猛地咬上一口。“就是这个味儿!爱妃,朕就知道你最懂朕。”熟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萧景珩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世间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消散了。
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姜雨薇笑着摇头:“陛下慢点吃,没人和您抢。”萧景珩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了,朕可舍不得细嚼慢咽。”那模样,全然没有了平日里的威严庄重,倒像是个贪吃的孩童。
这一幕恰好被前来送茶的宫女撞见,宫女赶忙低下头,眼中却闪过一丝笑意,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待宫女退下后,姜雨薇打趣道:“陛下这馋猫样,要是被大臣们瞧见,怕是要笑掉大牙。”萧景珩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在爱妃面前,朕哪还顾得上什么帝王颜面,只要能吃到这美味小吃,比什么都强。”
此后,萧景珩隔三岔五便要缠着姜雨薇做小吃。有时,他还会突发奇想,让姜雨薇将小吃改良得更精致些,好呈到御膳桌上。姜雨薇笑着嗔怪他,却也依着他的性子,变着法儿地做出各种小吃。她会在烤肉串上点缀些金箔,让其看起来更加华丽;会将烤玉米做成小巧的玉米球,方便食用。而萧景珩,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
渐渐地,这宫廷中因小吃而起的趣事,成了姜雨薇和萧景珩之间独有的甜蜜回忆。在那些共享小吃的时光里,他们忘却了宫廷的繁文缛节,忘却了朝堂的勾心斗角,只沉浸在这简单而纯粹的美味之中,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温馨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