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51章 技术难题,攻坚克难

第51章 技术难题,攻坚克难

李逸站在办公室的窗边,手里还拿着那份刚刚收到的初审通过通知。夜色中的街道灯火通明,远处的实验室依旧亮着灯,数据在不断更新,系统也在持续优化。王二狗刚才冲进来报喜的消息还在耳边回响:“我们申请的那个‘中医药健康食品创新示范项目’,初审通过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心头的压力稍稍缓解了些。但还没等他来得及好好庆祝,手机震动了起来。

来电的是负责传感器开发的技术负责人老周。

“李哥,咱们那个检测身体用的中医智能传感器……有点问题。”电话那头语气有些沉重。

李逸眉头一皱,“什么问题?”

“我们在试产的时候发现,现在这套设计方案没法量产。之前你是用几个不同厂家的配件拼凑出来的原型机,性能是没问题,但真要批量生产,兼容性、稳定性都成了大问题。”

李逸沉默了几秒,“有没有具体的数据和报告?”

“有,我这就发给你。”

挂掉电话后没多久,邮件就来了。李逸点开附件,仔细看了起来。报告显示,在连续运行测试中,传感器出现了信号漂移、数据误差增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于多个厂家的模块之间存在微小差异导致的。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当初为了赶进度,他临时拼凑了一套方案,没想到现在成了拦路虎。眼下他们正准备推进标准化流程,这个设备又是整个项目的硬件核心之一。如果不能稳定量产,后续的一切推广计划都得搁浅。

第二天一早,李逸召集了技术团队开会。

会议室里气氛有些凝重。老周把测试结果投影到屏幕上,指着几组曲线说:“这些波动虽然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医疗级别的检测,这样的误差是不能容忍的。”

李逸点头,“你们有没有尝试调整参数或者更换部分组件?”

“换过,但效果不理想。”老周叹了口气,“每个厂家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性,组合在一起就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李逸沉思片刻,开口道:“那就重新设计。”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重新设计?”有人忍不住问,“从头开始?”

“没错。”李逸语气坚定,“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彻底优化整套系统。我们要找一个能够统一标准、具备量产能力的设计方案。”

王二狗坐在角落里,挠了挠头:“可是时间上……我们能拖得起吗?”

“拖不起也得拖。”李逸环视一圈,“这个问题迟早会爆发,现在解决比以后被市场打回来强得多。”

散会后,李逸独自一人坐在实验室里,翻看着以前的设计图纸和资料。他知道,自己必须找专家帮忙了。

他打开通讯录,翻出几位曾经合作过的高校教授和科研机构的朋友,一一打电话过去咨询。有的表示感兴趣,但时间排不开;有的首接婉拒,觉得这种民间项目不够“高大上”。

首到联系上一位姓陈的老教授,对方听完他的介绍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这个想法有意思,不过难度不小。我可以帮你看看,但需要你提供详细的技术文档和样品。”

李逸立刻答应下来,并安排人手整理材料。

几天后,陈教授带着两位研究生来到实验室。他们一边看样品,一边听李逸讲解整个系统的构架和应用场景。

“你这个设备的核心功能是什么?”陈教授问。

“实时采集人体生理数据,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给出调理建议。”李逸答得很干脆。

“嗯。”陈教授点点头,“听起来像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体。但你要知道,这类设备如果想真正落地,光靠创意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扎实的技术支撑。”

“我知道。”李逸认真地说,“所以我才来找您。”

陈教授笑了笑,“行吧,我们先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可行的改进方向。”

接下来的几天,陈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始对传感器进行全面拆解和测试。李逸则安排技术人员配合他们做记录和调试。

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嗡嗡作响,数据不断跳动。有时他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误差争论半天,但更多时候是在讨论如何优化结构、提升精度。

一天晚上,李逸正在加班,陈教授忽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

“有个思路。”他说,“我们可以尝试将主控芯片和传感模块集成在一个定制封装里,这样就能避免多个厂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李逸眼睛一亮,“具体怎么做?”

“需要重新设计电路板,还要找一家愿意配合的小型代工厂。”陈教授顿了顿,“不过这样一来,成本可能会提高不少。”

“只要能解决问题,成本可以想办法。”李逸毫不犹豫地回答。

两人当即开始画草图,敲定初步方案。王二狗也被叫了过来,一听这事,立马来了精神:“李哥,你是打算自己造芯片啊?”

“差不多吧。”李逸笑着摇头,“至少要保证核心部件的一致性。”

方案确定后,他们开始联系合适的代工厂。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一家位于东莞的小型企业,愿意接下这个订单。

这家厂子规模不大,但设备齐全,老板也是个技术出身的人,听说是给中医设备做定制芯片,很感兴趣。

“我们干了这么多年电子加工,还是第一次接到这种活儿。”老板笑着说,“挺有意思的。”

李逸带着样品和技术文档亲自跑了一趟,跟对方工程师沟通了很久。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

回到实验室那天,天己经黑了。李逸坐在操作台前,看着新设计的电路板模型,心里踏实了不少。

王二狗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李哥,你说这次能成吗?”

李逸接过水,拧开喝了一口,然后淡淡一笑:“不一定。”

王二狗愣住,“啥?”

“我说,不一定能成。”李逸目光平静,“但我们得试试。”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渐次亮起的路灯。远处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有时候,最难的不是做出决定,而是坚持走下去。”他轻声说。

王二狗挠了挠头,咧嘴笑了:“那你继续走呗,我跟着你。”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

李逸低头一看,是张大爷发来的消息:“听说你们那边又遇到难题了?要不要我这边帮着问问县里的老朋友,看看有没有懂电子的老师傅?”

他笑了笑,回复道:“谢谢张大爷,我们己经在找了。”

放下手机,他转身走向实验室深处,脚步坚定。

“走吧。”他对王二狗说,“还有好多事等着我们去做呢。”

王二狗应了一声,快步跟上。

灯光下,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