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都市中医回乡打造医疗传奇 > 第34章 种植难题

第34章 种植难题

李逸站在田埂上,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药材地,心里踏实了不少。前一阵子刚种下去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担心这担心那,现在苗都长出来了,大家的心也跟着稳了。

王二狗蹲在地头,手里捏着一片叶子,皱眉道:“逸哥,你看看这个叶边,是不是有点发黄?”

李逸接过叶子仔细看了看,眉头微微一蹙,“确实不太对劲。”

张大爷凑过来瞧了一眼,也点头说:“这不像是正常生长的痕迹,倒像是虫害。”

“不会吧?”王二狗挠挠头,“咱们不是按系统给的方案来的吗?”

“系统只能提供方向,具体还得靠人盯着。”李逸说着,己经沿着田垄往前走,一边走一边低头查看每一排药材的状况。

没走多久,问题就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有些白术的叶片上出现了斑点,丹参的根茎也有轻微腐烂的迹象,金银花的嫩芽更是被啃得七零八落。

“情况比想象中严重。”李逸停下脚步,掏出手机打开中医智脑系统,把几株受害最严重的药材拍下来,输入相关数据,希望能找到解决办法。

系统分析了一会儿,弹出几个关键词:**蚜虫、红蜘蛛、根腐病**。

“果然,是虫害和病害同时出现。”李逸低声说。

“那咋办?”张大爷问,“要不要喷药?”

“不能乱喷。”李逸摇头,“这些药材我们是要做高品质中药的,要是用了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那就违背初衷了。”

王二狗听得首咧嘴:“那总不能看着它们死光吧?”

“当然不能。”李逸沉声道,“但也不能急着下猛药,得先想办法试试绿色防治。”

他立刻组织村民开会,安排人员每天定时巡查,记录虫害发展情况,并采集样本送到县里的农科所检测。

“咱们先把虫子的种类搞清楚,再找对应的方法。”李逸说,“别看它们小,对付起来可不容易。”

村里老人们一听要用传统方法防虫,纷纷献计献策。

“我以前种菜的时候用草木灰撒在叶子上,虫子就不敢来了。”刘大叔说。

“还有艾草汁,熬浓了喷上去,也能驱虫。”赵婶补充。

李逸听完点点头,立刻安排人手开始尝试。

可几天过去,效果并不理想。虫子倒是少了些,但病害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白术的根部己经开始腐烂,眼看就要整片枯死。

“不行啊逸哥,这法子顶不住。”王二狗一脸愁容,“你看这片地,再这么下去,连根都没了。”

李逸蹲在地里,手指轻轻拨开泥土,露出一段发黑的根须。他叹了口气,“这些老办法虽然环保,但面对大规模虫害和病害,效率太低了。”

“那怎么办?”王二狗问。

“再想想别的办法。”李逸站起身来,目光扫过整片地,“一定有能既治虫又不影响品质的办法。”

接下来几天,李逸几乎天天泡在地里,翻阅各种资料,请教城里农业专家,还联系了几位研究生物防治的朋友,试图找出可行方案。

“现在有种叫苏云金杆菌的生物农药,专门针对害虫,对人和环境无害。”一位朋友建议。

“还有捕食螨,可以放进去吃红蜘蛛。”另一位朋友补充。

李逸把这些信息整合进系统,让中医智脑模拟不同方案的效果。结果显示,如果结合使用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配合轮作制度,应该能有效控制虫害,同时保持药材质量。

“值得一试。”李逸下了决心。

他立刻联系供应商采购了一批生物农药和捕食螨,又安排人在地里设置诱虫灯和黄色粘虫板,形成一套综合防治体系。

刚开始村民们还有点怀疑,“这玩意儿真管用?”

“试试看就知道了。”李逸笑着说。

果然,几天后,虫害明显减轻,病害也得到了一定控制。更重要的是,药材的品质没有受到影响。

“逸哥,你这招真灵!”王二狗兴奋地说,“我还以为要完蛋了呢。”

“这才刚开始。”李逸抬头看了看天空,“以后肯定还会遇到更多难题,关键是要不断学习、调整。”

张大爷在一旁听着,连连点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种地也是一样,得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正当众人松了一口气时,王二狗忽然压低声音说:“逸哥,刚才我又看见赵老板的人了,在村口晃悠。”

李逸神色一凝,“看来他是盯上咱们了。”

“他不会是想搞破坏吧?”王二狗皱眉。

“不排除这个可能。”李逸缓缓道,“但我们不能打草惊蛇,先做好自己的事。”

他转身对正在忙碌的村民们喊了一声:“大家辛苦点,这几天多巡几次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村民们齐声应下,干劲十足。

李逸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知道,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色渐渐降临,田间亮起了几盏诱虫灯,微弱的光芒映照着一片片翠绿的药材叶。

风轻轻吹过,带着泥土与植物混合的气息。

王二狗走到李逸身边,轻声问:“逸哥,你说咱们这药材,真的能走出县城,卖到大城市去吗?”

李逸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一片希望的田野。

远处,一只萤火虫从草丛中飞起,划出一道微弱却坚定的光痕。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