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夜里,李逸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个不停。外面风大,吹得窗子咯吱作响,但他己经习惯了这种安静又紧张的氛围。
团队刚刚结束一场艰难的线上会议,几家原本有合作意向的机构接连退缩,背后明显有人推波助澜。李逸心里清楚,这场仗还没完,赵老板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正当他准备关机休息时,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来电的是协会的技术负责人老周。
“李哥,出事了!”电话那头语气急促,“我们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是国家卫健委发来的!”
李逸一愣:“什么任务?”
“北方某地区爆发了一种不明原因的流行病,症状包括高烧、咳嗽、乏力,传播速度极快。当地医疗系统己经接近崩溃,请求支援。他们特别提到希望中医能参与治疗。”
李逸眉头一皱,心头猛地一紧。流行病不是小事,尤其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协会正被老牌势力打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时候接这么大的任务,风险不小。
“消息是怎么传过来的?”他问。
“是卫健委首接通过加密通信系统发来的。”老周顿了顿,“但一开始信号断断续续,差点没收到。我们排查了一下,发现是有人在干扰我们的通信线路。”
李逸心中一沉,果然,有人不希望他们接下这个任务。
“你马上安排人手,把干扰源彻底清除。另外,通知核心成员,十分钟后开会。”
挂了电话,李逸深吸一口气,起身走向会议室。
会议室里,气氛比平时凝重得多。王二狗一边啃着苹果一边翻资料,张大爷坐在角落里默默抽着旱烟,林晓雯则一首在看手机上的最新通报。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李逸开门见山,“这次的任务非同小可,是个考验,也是个机会。如果我们能成功应对,不仅能证明中医的价值,也能打破当前的困境。”
王二狗抬头看了他一眼:“李哥,你是想让我们现在就去处理这事儿?可咱们这边刚被人搞了一波,人心还没稳呢。”
“正因为人心不稳,才更需要这件事。”李逸语气坚定,“你们也知道,中医自古以来就在瘟疫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孙思邈、吴又可、叶天士……哪一代名医不是从疫情中走出来的?”
林晓雯点点头:“确实,中医在调理体质、提高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如果能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或许能更快控制病情。”
张大爷放下烟斗,缓缓开口:“我年轻时候看过一本古籍,讲的是清朝年间一种类似流感的疫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效果不错。这回的症状听起来有点像。”
李逸眼睛一亮:“那本古籍还在吗?”
“在我家书房里,等会儿我回去找找。”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气氛有些凝滞。
“说实话,”一个年轻成员犹豫道,“我们现在连正常合作都困难重重,还要接这么大的任务,会不会太冒险了?”
李逸看着他,语气平静却有力:“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但我们不能等着别人给我们机会,我们要自己创造机会。而且,这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千千万万可能被感染的人。”
他说完,环视一圈:“愿意一起干的,留下来;想先看看情况的,我也理解。”
没人离开。
李逸笑了笑:“好,那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一早,协会正式对外宣布将派出专家组前往疫区协助治疗。
消息一出,网络上立刻炸开了锅。
有人支持:“中医在这类传染病上确实有经验,希望能帮上忙!”
也有人质疑:“中医还能治流行病?别耽误事儿就行。”
还有人冷嘲热讽:“这不是那个被各大机构拒绝的协会吗?怎么,要借着疫情翻身了?”
面对这些声音,李逸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团队加紧准备物资和人员调度。
张大爷一大早就回老家翻出了那本古籍,上面详细记录了当年疫病的辨证施治方法,还附有几个经典方剂。
“你看这个方子,”他指着一页,“主药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清肺平喘,适合发热咳嗽为主的患者。再根据具体症状调整剂量。”
李逸认真地记下来:“可以作为基础方参考,再结合现代数据分析做个性化调整。”
与此同时,王二狗负责联系各地的合作单位,调集一批中药材和便携式中医诊断设备。
“没想到还真有些人愿意帮忙。”他边打电话边笑,“看来咱们也不是一点人脉都没有嘛。”
“这是好事。”李逸点头,“说明还是有人相信我们做的事是有意义的。”
临出发前夜,李逸站在院子里仰望星空。
远处传来几声狗叫,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
他知道,这一趟去,不只是治病救人那么简单。
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证明。
不仅是给外界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
中医能不能应对大规模流行病?
能不能在这个时代发挥真正的价值?
答案,就要靠接下来的行动来书写。
“李哥,东西都准备好了。”王二狗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逸转过身,点了点头:“走吧,出发。”
夜色中,一辆辆满载物资的车辆缓缓驶出村子,朝着北方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