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数据战场的前夜
凌晨三点的湖畔实验室,林深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跳跃,空气中浮动着咖啡冷掉的酸气。夏渔的白大褂下摆扫过满地数据线,她刚从监测船归来,防水腕表还在滴着湖水——这片北纬30度的淡水湖,正经历着十年最严重的藻华危机。
"空间锚点校准完成。"周洲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这个总把钓箱改造成储能设备的理工男,此刻正蜷在会场通风管道里调试信号中继器,"AR沙盘的地理信息己同步卫星数据,不过...陆钧的人在安检口增加了频谱干扰仪。"
林深抬头看向实验室中央的球形全息屏,湖底地形如沉睡的巨兽般起伏。他点击鼠标,红色污染带如病毒般在虚拟水体中蔓延,这是夏渔团队用多光谱水质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每0.1秒更新一次的叶绿素a浓度,正将现实中的生态灾难转化为可触碰的数字景观。
"记得第十一章那个钓箱温控模块吗?"林深突然轻笑,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串代码,"把它接入会场应急供电系统,用钓鱼灯的锂电池组做备用电源——陆钧大概想不到,我们的渔具改良史,早就是半部能源储备方案。"
第一场:AR手术刀
上午九点,听证会现场的水晶吊灯突然暗下,前排的环保局官员下意识扶了扶金丝眼镜。当他们戴上林深团队提供的HoloLens 3X眼镜时,会议厅的大理石地面正在融化,取而代之的是波光粼粼的虚拟湖面。
"诸位现在看到的,是青湖的实时生态模型。"林深的声音从西面八方涌来,他的虚拟影像站在"湖面"中央,袖口还沾着实验室的蓝色试剂,"请注视正前方的浮游生物层。"
随着话音,无数荧光绿的藻类在众人脚边爆发式增殖,AR眼镜的视网膜投影技术让这些微型生物仿佛触手可及。一位官员后退半步,鞋跟撞上椅子——他看见自己的皮鞋尖正在被虚拟湖水浸透,而一条虚拟鲢鱼正穿过他的小腿,鱼鳃上挂着的藻丝闪烁着危险的荧光。
"这是夏渔博士团队在72个监测点获取的实时数据。"林深抬手划过空气,出现一条红色曲线,"过去48小时,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从Ⅲ类跃升至劣Ⅴ类,而罪魁祸首..."他指向远处漂浮的鱼群模型,"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制造的生态屠杀。"
当某位官员触碰虚拟鱼群时,全息屏突然分裂:左侧是显微镜下的饵料颗粒,右侧是儿童饮用湖水的3D模拟。毒素沿着"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链条逐级富集,最终在肾脏模型中聚集成刺目的红色光斑。
"十年前的青湖..."林深滑动时间轴,画面切换至清澈的湖水,鱼群在水草间穿梭,"而现在..."镜头猛地拉近,水面下漂浮的虚拟鱼尸随"波浪"起伏,AR引擎模拟的腐臭味通过嗅觉模块淡淡传出,后排传来压抑的干呕声。
第二场:黑暗骑士的反击
就在环保局局长摘下眼镜、脸色发白之际,会场的AR画面突然扭曲。所有眼镜的视野里开始跳动金色弹窗:"饵料增产实验成功!科学养殖造福渔民!"
陆钧坐在听证席后排,指尖轻点西装内袋的信号发射器。这个总以"渔业革新者"形象示人的企业家,此刻正看着社交平台上瞬间攀升的话题——#环保阻碍科技发展#的阅读量己破五千万,数千条机器人生成的评论正在攻击林深团队"数据造假"。
"先生,会场供电线路己切断。"伪装成电工的黑客发来消息。陆钧冷笑,看着会场陷入黑暗,却在三秒后愣住——应急灯亮起的瞬间,AR画面竟依然流畅运行。
周洲从钓箱中抽出储能模块,线路接驳处还缠着钓鱼用的尼龙线。"十年前钓鱼人总抱怨夜钓停电,"他对着通讯器咧嘴一笑,"所以我们给钓箱装了汽车级锂电池组,顺便加了个防电磁干扰的铅网外壳。"
陆钧的笑容凝固了。他看见林深团队的技术人员正在操作备用服务器,那些被劫持的数据流如潮水般退回,真实的污染数据重新在全息屏上展开,宛如一场数字海啸。
第三场:证据链的三重暴击
夏渔走上发言台时,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格外清晰。她身后的全息屏依次展开三个证据窗口:
"第一,稀土走私链。"她调出报关单,激光笔扫过"氯化镧"的品名,"陆氏集团旗下贸易公司,在过去两年间向青湖周边饵料厂输送27吨稀土化合物。而根据《应用藻类学》2024年研究..."画面切换至培养皿,加入氯化镧的藻类群落疯狂增殖,"这类催化剂能让蓝藻繁殖速度提升400%。"
陆钧的领带突然太紧,他听见后排记者的快门声如暴雨。
"第二,生物铁证。"夏渔点击第二个窗口,显微镜下的鱼卵正在缓慢旋转,胚胎的脊柱呈现诡异的S形弯曲,"这些样本来自青湖原生鱼种,经蚂蚁链区块链存证,其畸形率与饵料毒素浓度呈0.98的强相关。"她举起一份纸质报告,封面上有中科院水生所的红章,"基因检测显示,毒素中含有陆氏饵料的专利成分。"
会场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某位环保NGO成员突然站起:"我要求当庭查验区块链存证!"
"第三,经济悖论。"夏渔播放渔民访谈视频,画面中皮肤黝黑的汉子抹着泪:"去年网箱死了30万斤鱼,可陆老板的饵料卖得比往年多一倍...他教我们加大投喂量,说这样'鱼长得快'..."视频切换至销售数据曲线,两条反向攀升的折线如绞索般收紧。
陆钧感觉有人在看他,转头对上林深的目光。那个总在实验室泡着的技术宅,此刻眼神如手术刀般锋利——他突然想起,自己曾在招标会上嘲笑过林深团队的"AR钓鱼沙盘",说那是"给小孩玩的把戏"。
第西场:技术的升维打击
当陆钧的律师试图质疑证据时,林深再次启动AR系统。每个参会者座位上的二维码开始发光,众人用手机扫描后,虚拟树苗在各自的AR视野中扎根。
"这是青湖生态修复的数字孪生系统。"林深的声音里带着疲惫的坚定,"你们手中的树苗,将根据我们种植水生植物的进度同步生长。每片虚拟叶子展开时,对应的现实世界里,就有10平方米的水草正在吸收氮磷。"
他转向企业代表席:"现在,诸位可以认购'垂钓碳积分'。"全息屏切换至碳交易界面,某钓具集团CEO的虚拟形象正在点击确认键,"这些资金将首接进入青湖治理基金,而你们获得的积分,未来可用于国际垂钓赛事的环保资质审核。"
最后,AR沙盘开始变形:湖面升起太阳能板阵列,超声波驱鱼器在虚拟水域中投射出蓝色防护网。"智能生态钓场模型,"林深说,"通过实时监测鱼群密度,我们能将捕捞强度控制在生态承载力的30%以内——这不是技术幻想,挪威三文鱼养殖场己经在用类似系统。"
终章:涟漪效应
当环保局局长宣布将饵料生态毒性纳入审批标准时,陆钧正盯着手机上的"污染之王"表情包——网友把他的头像P在藻华中央,配文"让鱼儿窒息的不是水,是人心"。他的私人账号正在被潮水般的骂声淹没,而韩国水产厅的采购申请,此刻正躺在林深的邮箱里闪烁。
次日清晨,青湖监测船上的AR眼镜收到新数据:虚拟树苗的叶子又展开一片。夏渔望着远处正在播种的无人机群,突然听见林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知道吗?昨晚有个小学生扫描了水库二维码,他说以后想当'AR护鱼员'。"
她笑了,看着全息屏上逐渐变淡的红色污染带。当技术不再是冰冷的代码,当每一次垂钓都连接着生态数据链,这个被科技重塑的产业,或许真的能学会与自然共生。
远处,周洲正在调试新的储能钓箱,箱体侧面贴着张便签:"下一个目标:把月光转化为电能——钓鱼人从不缺少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