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立大典的喧嚣余烬尚未完全冷却,太和宫的金瓦琉璃檐上还残留着昨夜酒焰蒸腾的气息。翌日清晨,当第一缕淡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感通寺青灰色的院墙上时,一辆规制低调却透着沉穆贵气的青帷马车,在数名便装侍卫的护卫下,悄然停在了山门之外。
感通寺位于太和城西郊的苍山半腰,远离尘嚣,古木参天,梵音清幽。这里,便是南诏王劝丰祐的生母、出家为尼的惠海师太清修之所。
青鸳王妃——越嘉晗,褪去了昨日大典上象征王权威仪的玄底金凤朝服,换上了一身素雅的靛青色常服,裙裾绣着疏朗的云纹,发髻间只簪了一支素银镶青玉的步摇,额心的青鸳印记在晨光下流转着温润内敛的清辉。她扶着侍女的手下车,步履沉静,仪态端庄,目光清澈地望向那扇虚掩的、仿佛隔绝了红尘的寺门。
早有知客尼在山门内等候,见到王妃仪驾,双手合十,躬身引路:“师太己在禅房等候,王妃娘娘请随贫尼来。”
寺院内清幽异常,只有鸟鸣啁啾与远处隐约的诵经声。穿过几重院落,绕过几丛修竹,知客尼在一处僻静的禅院前停下脚步。院门轻掩,推开时,只见一位身着灰色缁衣、面容清癯却目光湛然的老尼,正盘坐在蒲团上,对着庭院中一株含苞待放的山茶静思。晨光勾勒出她沉静而智慧的侧影,正是惠海师太。
青鸳王妃缓步上前,在距离师太三步之遥处停下,双手合十,深深一礼:“儿媳嘉晗,拜见母后师太。”
惠海师太闻声,缓缓睁开眼。那双经历过宫闱风云、看透世事浮沉的眼眸,落在嘉晗身上,没有丝毫审视的凌厉,反而漾开一片如春日暖阳般的温和笑意。她并未起身,只是抬手虚扶:“不必多礼。青鸳王妃,上前来,让贫尼好好看看。”
嘉晗依言上前,在师太下首的蒲团上跪坐。惠海师太的目光细细描摹过她清丽又不失英气的眉眼,掠过那额心温润的青鸳印记,最终落在她澄澈而沉静的眼底。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相,首抵人心深处。
“好孩子。”惠海师太的声音温和而醇厚,带着岁月的沉淀,“昨日大典,贫尼虽未亲临,却也听闻了那撼动太和的盛景。南诏迎回了它的山魂王妃,丰祐他……得偿所愿。”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真切的赞赏,“你很好,沉稳大气,明理懂事。罗次群山将你养育得极好,既有山的坚韧,又有水的灵秀。丰祐能得你为妃,是南诏之幸。”
这首白而充满慈爱的夸赞,让嘉晗心头微暖,她再次欠身:“母后师太过誉了。嘉晗年少,初入宫闱,恐有诸多不周之处,还需母后师太指点教诲。”
惠海师太轻轻颔首,眼中赞许之色更浓:“不骄不躁,懂得自省,更是难得。”她示意旁边的侍立小尼奉上清茶,茶汤澄碧,散发着山野清冽的香气。
惠海师太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目光望向庭院中那株山茶,语气变得沉静而悠远:“这太和宫,看似金碧辉煌,实则暗流涌动,尤胜我当年之时。你身为王妃,执掌后宫,便是这庞大宫廷的女主人。首要之事,便是明察秋毫,持心如镜。”
“后宫诸事,看似琐碎,关乎衣食用度、宫人调度、嫔妃相处,实则件件牵连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师太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洞悉世事的智慧,“要恩威并施。恩,在于体恤宫人,明辨是非,不苛待,不纵容;威,在于令行禁止,规矩森严,不容僭越。赏罚分明,方能服众。切记,莫让私情蒙蔽了公正之心。”
嘉晗凝神静听,将每一句教诲都刻入心中。她知道,这是来自一位曾在权力中心斡旋多年的智者最珍贵的经验。
惠海师太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其次,要时刻擦亮眼睛,辨明忠奸。太和宫这潭水,从不平静。王嵯巅……”提到这个名字时,师太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此人野心勃勃,心思深沉,在朝中经营多年,爪牙遍布。后宫之中,亦有其安插的耳目。他们或许藏身于洒扫宫人,或许是低阶女官,甚至……可能在你身边看似亲近之人。”
嘉晗心中凛然,阿兄越格临行前的警告与昨日观景台上远眺崇圣寺时的不安,在此刻与师太的话语重叠。她低声应道:“儿媳谨记。”
“这些人,平日里或许只是传递些无关紧要的消息,但关键时刻,却能成为致命的毒刺。”惠海师太的目光锐利起来,“你要善用你的智慧,更要善用可靠之人。昨日随你入宫的那些罗次儿女,是你的根基,也是你的盾牌。阿黑那孩子,贫尼虽未见,但听闻他赤胆忠心,勇武过人,是可托付重任之人。有他们在,你便多了一分底气。”
她放下茶盏,目光重新落回嘉晗身上,变得温和而充满期许:“青鸳王妃,你额心青辉,乃天赐之兆。贫尼观你,心性坚韧,灵台清明,非寻常闺阁可比。丰祐选中你,不仅是为情,更是为这南诏山河。你与丰祐,青鸳赤焰,当相互扶持,互为明灯。这后宫,是你施展的天地,亦是你的战场。守住本心,明辨是非,善用你的力量。贫尼在此清修,虽不问世事,但若遇难决之事,亦可遣人来告。”
语毕,惠海师太从腕上褪下一串打磨得温润光洁的菩提念珠,递向嘉晗:“这串珠子,伴贫尼多年,今日赠予你。非为法器,只盼你在纷扰之时,捻动它,能得片刻安宁,守住灵台一点清明。”
嘉晗双手恭敬接过那串尚带着师太体温的菩提珠,触手温润,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心意与期许。她深深俯首:“嘉晗谢母后师太教诲与厚赠!定当谨记于心,不敢或忘。必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安定后宫,不负母后师太今日之言,亦不负罗次山魂与南诏万民所托!”
惠海师太看着她郑重而坚定的神情,脸上露出了欣慰而释然的笑容。她伸出手,轻轻拍了拍嘉晗的手背,那触感温暖而有力。
“去吧,孩子。前路或有风雨,但贫尼相信,青鸳展翼,定能光照山河。”师太的声音带着祝福,也带着洞悉未来的平静。
嘉晗再次深深一礼,起身告退。当她走出禅院,重新沐浴在清朗的晨光下时,手中那串菩提珠沉甸甸的,额心的青鸳印记仿佛也吸纳了感通寺的宁静清气,流转着更加沉静内敛的光华。昨夜狂欢的酒焰似乎己在身后,而眼前通往太和宫的路,清晰却也布满了未知的暗影。惠海师太的话语如同清泉,涤荡了初入宫廷的些许迷茫,也让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与即将面临的挑战。
她稳步走下石阶,靛青的裙摆拂过沾着晨露的青草。感通寺的晨钟悠然响起,回荡在苍山洱海之间,仿佛在为这位年轻的王妃送行,也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波澜,敲响警世的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