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罗次王妃传奇 > 第10章 罗次三城

第10章 罗次三城

南诏国东北,群山环绕之间,有乌蛮三十七部之罗次部落,分罗部、次部二支,筑碧城、赤城、黑城三座雄城,雄踞滇中要冲,控扼商道,威震一方。

碧城·玉龙哄珠

罗次首府碧城,坐落于中甸,二水环流,如玉带缠绕。城依山势而建,远望如翡翠镶嵌于苍翠群峰之间,故得名“碧城”。城中楼阁高耸,飞檐翘角,饰以彩绘,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城东有温泉,泉水汩汩而出,雾气氤氲,冬可祛寒,夏可疗疾,远近部落皆慕名而来。

碧城最奇者,莫过于“玉龙哄珠”之景。城北有雪山,终年积雪,日光映照之下,宛若玉龙盘踞。每逢晴日,雪山倒映于城下碧潭之中,宛如巨龙衔珠,波光粼粼,蔚为奇观。

赤城·红土雄关

上甸中部,赤城巍然矗立,城墙以红土夯筑,远望如烈焰燃烧,故称“赤城”。此城扼守要道,商旅往来必经于此,城内市集喧嚣,乌蛮、白蛮、吐蕃商人混杂其中,驼铃声、吆喝声不绝于耳。

赤城之民,多为独锦蛮,善织锦,所出彩锦纹样繁复,色彩艳丽,南诏贵族争相购之。城中有高台,每逢节庆,部落首领登台祭祀,毕颇(祭师)击鼓作法,众人环绕高台,歌舞达旦,声震山谷。

黑城·乌煤故垒

下甸之地,有黑城。此城因附近盛产乌黑油亮的泥煤而得名,城墙高五丈,厚五丈,周长近千步,夯土筑就,虽历经风雨,仍可见当年雄姿。黑城有护城河,三面仍有水环绕,细察城墙,可见南北西三面各有一夯土平台向外延伸。城门起落,商队进出,何等繁华!

温泉与独锦蛮

罗次部落因温泉闻名,乌蛮分支独锦蛮世代居此。独锦蛮男女皆善骑射,性情豪迈,每逢节庆,必着彩衣,佩银饰,于温泉旁设宴欢歌。其女子尤擅织锦,所织“独锦”色彩斑斓,纹样独特,南诏王室亦视为珍宝。

马蹄踏过最后一道山梁时,劝利晟抬手示意队伍停下。夕阳的余晖洒在他年轻而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将他的影子拉得修长。

“殿下,前面就是碧城了。”身旁的侍卫长蒙义低声提醒,声音里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与抵达目的地的释然。

劝利晟微微颔首,手指无意识地着腰间玉佩上的龙纹。这块玉佩是临行前兄长劝龙晟亲手所赐,象征着南诏王室的权威。“传令下去,整顿仪容,准备入城。”

山风掠过,吹动他深紫色锦袍的下摆,上面用金线绣着的南诏王室图腾在夕阳下若隐若现。使团成员迅速行动起来,整理衣冠,检查携带的礼物与文书。劝利晟的目光扫过每一个随从,确保每个人都展现出南诏使团应有的威仪。

“殿下,您看那边。”蒙义指向碧城方向。只见城门处突然亮起一排火把,如同一条火龙蜿蜒而下,正朝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

劝利晟嘴角微微上扬:“看来罗次人己经发现我们了。”他轻夹马腹,缓缓向前行进。身后,使团队伍整齐地跟上,马蹄声在山谷间回荡。

山路逐渐变得宽阔平坦,两侧开始出现零星的石砌房屋。几个罗次孩童躲在屋后好奇地张望,他们赤着脚,身上穿着红黑相间的对襟短褂,衣领和袖口绣着繁复的几何纹样。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头上缠绕的红色“英雄结”——用七米长的红布在额前扎成角状装饰,随着孩童的跑动如火焰般跳跃。

“殿下,这些是独锦蛮的织品。”随行的文官蒙义指着孩童的衣裳小声解释,“独锦蛮女子从七岁开始学习织布,用山间采集的茜草和蓼蓝染出永不褪色的红黑二色。您看那衣摆上的纹路——”他指向一个女孩转身时翻飞的衣角,“那是'彩虹纹',要用十八种深浅不同的红线在腰织机上挑花而成,据说一件衣裳要织整整一年。”

劝利晟的目光追随着那些灵动如蝶的红黑身影,注意到每个孩童的服饰虽大体相似,细节却各不相同。有的在腰间系着串满银铃的织带,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有的在背后绣着形似眼睛的“护身纹”,据说是为了驱赶山中的恶灵。最奇特的是他们脚踝上都绑着用红黑线编织的“命绳”,绳结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

“独锦蛮相信红色是太阳的恩赐,黑色是大地的馈赠。”蒙义继续道,“他们出嫁的女儿要在嫁衣上绣满九百九十九个'太阳花',少一针都会被视为不吉。这些孩子穿的虽只是日常衣物,但纹样里藏着祖先传下的秘密——”他突然压低声音,“据说能看懂这些纹样的人,就能听懂独锦蛮的古老预言。”

劝利晟不由伸手摸了摸自己衣袍上的金线刺绣。与独锦蛮充满野性美感的红黑纹样相比,南诏宫廷的华丽图案突然显得过分规整了。他注意到那些孩童虽然害羞,眼睛却始终盯着使团队伍里飘扬的旗帜——那些旗帜上用金线绣着南诏王室的龙纹,在阳光下与独锦蛮的红黑服饰竟有种奇异的和谐。劝利晟点点头,目光却被前方越来越近的火龙吸引。那是由数十名罗次武士组成的迎接队伍,他们手持火把,腰挎短刀,赤裸的上身涂着象征部落图腾的红色纹路。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身着褐色长袍,胸前挂着一串兽骨制成的项链。

“下马。”劝利晟轻声命令,率先翻身下马。南诏使团成员纷纷效仿,整齐地站在世子身后。

罗次人的队伍在距离十步之遥处停下。老者上前一步,右手抚胸,深深鞠躬:“南诏尊贵的使者,罗次部落大长老阿苏率众恭迎世子殿下驾临。”

劝利晟注意到老者说的是略带口音的南诏官话,而非罗次土语。他优雅地回礼,声音清朗:“大长老不必多礼。本世子奉南诏国王劝龙晟之命,特来见证罗次新首领的选举典礼。”

阿苏大长老首起身,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笑容:“殿下远道而来,是罗次部落的荣耀。请随老朽入城,己为殿下备好歇息之处。”

劝利晟敏锐地注意到,在阿苏大长老身后站着两位年轻男子,衣着比其他武士更为华丽,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他猜测那可能就是新首领的候选人,但此刻他们保持着沉默,只是随着大长老一同行礼。

“有劳大长老引路。”劝利晟重新上马,使团跟随罗次人的队伍向碧城进发。

随着距离拉近,碧城的全貌逐渐清晰。这座城池完全依山势而建,外墙用当地特产的青灰色石块垒成,高达三丈,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石砌箭楼。城门是用整块厚木制成,上面雕刻着罗次人崇拜的山神图案。

“碧城之名,源于这些石料在阳光下呈现的青色光泽。”阿苏大长老边走边解释,“我们的祖先三百年前发现这座石山,花费两代人的时间才建成这座城池。”

劝利晟仰头观望,不禁赞叹:“巧夺天工。南诏王城也有部分借鉴了罗次的建筑技艺。”

大长老脸上闪过一丝自豪,随即又恢复恭敬:“殿下过奖了。罗次是小部落,怎敢与南诏王城相提并论。”

穿过城门,眼前豁然开朗。城内道路纵横,虽不如南诏王城规整,却别有一番错落有致的韵味。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街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罗次人,他们安静地注视着南诏使团,眼神中既有好奇,也有警惕。

劝利晟注意到,城内许多建筑的门楣上都挂着一种奇特的装饰——用彩色丝线缠绕的树枝,上面系着小铃铛和羽毛。“那是何物?”他指着问道。

“回殿下,那是'祖灵枝',用来祈求祖先保佑家宅平安。”阿苏大长老解释道,“每当有新生命诞生或有人去世,我们就会更换门上的祖灵枝。”

队伍来到城中心一处开阔的广场,广场北侧是一座高大的石砌建筑,门前立着两根雕刻精美的图腾柱。“这是部落议事厅,明日的选举典礼将在此举行。”大长老指向广场东侧一条上坡路,“殿下的住处安排在清风苑,那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全城。”

清风苑是一组建在较高处的院落,明显是为了接待贵宾而精心准备的。院门前的石阶被打磨得光滑如镜,两侧种植着当地特有的紫叶灌木。劝利晟刚下马,就有十余名罗次侍女列队迎出,她们身着靛蓝衣裙,发间插着银饰,手捧盛满清水的铜盆和绣花毛巾。

“请殿下净手。”为首的侍女低头行礼,声音轻柔。

劝利晟将手浸入飘着花瓣的清水中,感受长途跋涉后的第一份舒适。水温恰到好处,带着淡淡的花香。他接过绣有罗次图腾的毛巾擦手时,注意到毛巾一角用金线绣着一个小小的“晟”字——这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你们有心了。”劝利晟微微颔首。

侍女们脸上露出欣喜之色,为首的侍女轻声道:“能侍奉南诏世子,是罗次女子的荣耀。”

进入主厅,劝利晟发现室内陈设既保留了罗次特色,又兼顾了南诏贵族的生活习惯。地上铺着厚实的兽皮地毯,矮几上摆放着鎏金香炉,墙角立着一架南诏风格的屏风,上面绘着山水图案。

“殿下请稍事休息,晚宴将在日落时分开始。”阿苏大长老再次行礼,“部落中的重要人物都将出席,向殿下表达敬意。”

劝利晟点头应允:“本世子期待与各位相见。”

待罗次人退出后,蒙义立刻安排侍卫把守各处出入口。蒙义则开始检查房间的每个角落,确认没有可疑之处。

“殿下,您注意到那两位站在大长老身后的年轻人了吗?”蒙义压低声音道,“据我们之前的情报,那应该就是两位首领候选人——阿苏大长老的孙子,和己故首领的外甥越格。”

劝利晟走到窗前,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碧城。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为石砌的屋顶镀上一层金边,炊烟从各处升起,与暮色交融。“选举结果可有眉目?”

“据说诺朗更得长老们支持,但越格在年轻武士中威望很高。”蒙义谨慎地回答,“部落内部似乎己有分歧。”

劝利晟凝视着远处逐渐亮起的灯火,轻声道:“这就是王兄派我来的原因。南诏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罗次,而不是陷入内斗的边疆部落。”

一阵悠长的号角声从议事厅方向传来,宣告晚宴即将开始。劝利晟整理了一下衣冠,玉佩在腰间轻轻晃动。“走吧,让我们看看罗次人准备了什么样的欢迎仪式。”

当劝利晟步出清风苑时,整个碧城己笼罩在夜色中,但无数火把将街道照得如同白昼。远处,鼓声与芦笙的音乐隐约可闻,空气中飘荡着烤肉的香气与某种辛辣的香料味道。他知道,这场典礼才刚刚开始,而他的使命,也将在明日达到高潮。

错乱章节催更!